Re: 台灣總統選舉
Posted: Sun Jun 14, 2015 4:40 pm
臺灣大選殺出黑馬 遲滯北京統一進程
發帖者:酸桔子
發帖時間:2015-06-13 14:04
6月7日,國民黨大佬王金平在出席中華傳統宗教總會成立大會時,一改之前對“參選”的消極態度,向媒體透露一旦被國民黨徵召,一定會“義不容辭”代表國民黨角逐2016年臺灣“總統”大選。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王還誇下海口,在選舉期間“不花党產一毛錢”。
這番言論一經報導,立刻引起軒然大波。隨著針對洪秀柱“防磚機制”(僅一人登記參選時,中央委員會于必要時對其進行民意調查,如果2家民調支持度平均未達30%,可以建議不予提名)的進行,王金平選擇此刻發表這樣的言論,頗為詭異,也不得不讓人多有聯想和猜測。
“王院長”的算盤:未雨綢繆,占位出線
王金平向來有“藍皮綠骨”之稱,在臺灣三教九流之中皆能左右逢源,就連“立法院”餐廳的服務員也對他的親切讚不絕口,其長袖善舞的功力可見一斑。也因此在黨內和相當多的選民心中,王金平是“總統”大選中有利的競選人。
王金平失算了
然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王金平對參選的態度卻十分曖昧和詭異。據挺王人士的說法,王金平其實早有參選“總統”之意,朱立倫也對他鼎力相助,但囿于太太反對,且對以“立法院院長”之尊榮參加選舉頗有疑慮,選舉的事情就暫時放在了一邊。
面對來勢洶洶的蔡英文,如果國民黨在2016年大概率“敗選”,恐怕王金平也不想承擔失敗的責任,但如果是黃袍加身,結果就會有所不同。躊躇滿志的王金平希望在黨內初選時洪秀柱和楊志良能夠被黨內勸退,在無人可擋一面的窘況中,他能夠以在千呼萬喚中挺身而成,為國民黨力挽狂瀾,成為拯救泛藍的英雄。 然而王金平低估了洪秀柱的影響力,洪秀柱不僅順利通過了黨內初選,就連通過“防磚機制”也被人看好,表現引人注目。王金平生怕被國民黨忽視,因此在“防磚機制”開始前,其有必要進行一次喊話,先聲奪人,表達自己為國民黨扛大旗的意願。倘若洪秀柱意外沒有通過民調,那麼王金平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黨內徵召第一人選。即便洪秀柱通過民調,她敗選後,王金平依然可以留下曾經挽救國民黨於危難的悲壯形象。 洪秀柱嶄露頭角
但這次喊話,並沒有給王金平帶來積極回應,反而觸犯了眾怒,讓王金平由英雄變成了小人,被批評為“愛呷又愛裝”,鬧了個天大的笑話。國民黨籍“立委”吳育昇便直言王金平的表態“有點晚”。
王金平的支持者更是將電話打爆,痛駡王金平有意參選,為何當初不領表?就連朱立倫也表示,洪秀柱是目前國民黨的唯一人選,暫時不考慮徵召。面對直轉而下的形勢,王金平只能表態說義不容辭是對黨內的所有決策,不只是“總統”,來為自己脫罪。只是王“院長”的惺惺作態已經得罪了對其充滿期待的支持者,經此一事後,不排除會有部分挺王民眾轉向挺洪,王“院長”的“總統”夢也會變成一場噩夢。
洪秀柱或許是國民黨除舊破新的希望
自5月中旬領表登記以來,洪秀柱成為黨內唯一通過初選登記的候選人,並穩占了輿論潮頭,成為藍營炙手可熱的明星。根據不久前中時和蘋果的民意調查,洪秀柱的支持率一路看漲。這種趨勢十分有利於幾天後她通過國民黨的“防磚機制”。一旦最終民調越過30%門檻,洪秀柱將會順理成章地成為國民黨2016年“總統”大選的正式候選人。
國民黨內的爾虞我詐、自私自利、官僚做派等歪風邪氣一直是臺灣民眾所詬病的地方,也是深藍家庭但凡選舉都要“含淚投票國民黨”的含淚根源。早在90年代,國民黨就因為李煥、孫璉睿、郝伯村所代表的黨政軍三個系統的不合,導致了李登輝的上臺,而之後李登輝的所作所為則讓國民黨痛心疾首,並帶來了黨內分裂、族群對立等一系列連鎖惡果。王金平現在的道貌岸然本質上是國民黨舊風氣的外溢罷了。
對比王金平,洪秀柱的受人矚目,也正是因為她所代表的有別於國民黨媚俗氣息的清新力量。首先,洪沒有任何派系背景。在民眾厭惡了國民黨內派系鬥爭、一盤散沙的狀況下,洪的潔身自好讓支持者頗為欣賞。
其次,洪的敢作敢當,仗義執言,特別是在“參選”問題上的決絕,和國民黨大佬們畏首畏尾、扭扭捏捏的現狀呈現鮮明對比,也讓支持者對其充滿信任。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洪秀柱在國民黨內營造了一個“柯P”現象,為選民提供了一個新選擇。
洪秀柱和王金平
柯文哲的勝利,是臺灣社會對臺灣政治現狀的不滿。同樣的道理,對洪秀柱的追捧,也是泛藍對國民黨作風的失望。在“九合一選舉”後,當國民黨的改革成為黨內外的共識時,洪秀柱的搶眼表現,或許會給國民黨帶來一個重生的機會。
基本盤未變,洪秀柱需要凝聚共識
實際上,在朱立倫宣佈不選“總統”後,黨內氛圍都已轉向挺洪秀柱。洪的勇於擔當和對國民黨政策方針的恪守,是她能夠通過黨內初選的重要原因。但也因此,一旦洪秀柱通過了黨內提名,在選舉中也要面臨相當大的麻煩。
和王金平不同的是,洪秀柱更像是一個“基本教義派”,在“一中原則”、“反台獨”等基本問題上均是深藍姿態。以當下的臺灣社會環境而言,這樣的口號對其選舉十分不利,其南部的選情肯定會充滿波折。但也因為這樣,洪秀柱受到了很多泛藍族群的青睞。用洪秀柱自己的話來講,民進黨和綠營敢講“台獨”,但國民黨卻在這個問題上變得王顧左右,國民黨需要舉起自己的旗幟。 洪秀柱氣勢很足
洪秀柱的話其實不無道理。自2008年以來,馬英九全力做一名“全民總統”,力圖討好各方勢力,但結果被證明是丟了西瓜揀芝麻,不僅沒有拉攏到綠營選民的支持,還因為在大是大非上的投鼠忌器得罪了傳統的泛藍陣營,軍工教的福利問題就是一例。
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的大潰敗,縱然是綠營兵強馬壯,但也是泛藍民眾對國民黨執政的不滿。泛藍民眾通過投廢票、不投票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其目的只是給國民黨一次教訓,“選舉”更像是賭氣。
從這點上看,“九合一選舉”結果其實並不像某些人士指出的那樣,是臺灣第三勢力的崛起。臺灣的選民結構並沒有出現實質性重構,藍綠基本盤依然存在。“總統”選舉和“地方”選舉畢竟有所不同,“九合一選舉”尚可給“白色勢力”留下表現的空間,但“總統”選舉的高強度對決只會讓臺灣社會重新分割為藍與綠的激烈對決。
考慮到這一點,洪秀柱要為2016年做的,就是堅守藍營價值,重新凝聚一盤散沙的藍營共識。傳統上來講,島內的藍綠基本盤是藍略大於綠,洪如果能抓穩基本盤,面對如日中天的蔡英文,也未必沒有勝算,至少北部的選情並不吃力。縱使最後很遺憾輸掉了“大選”,國民黨依然可以打一場光明磊落的選戰,這會振奮整個藍營的士氣,一掃“九合一選舉”以來國民黨內低迷的氣氛。
2016年對藍營而言或許是一場自殺性的賭博,但更為重要的是選舉過程中國民黨和藍營所經歷的洗禮和選後的脫胎換骨,這正如一位支持洪秀柱的國民黨人所言:“輸了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