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營盤劏房 加租逾3成索價1.1萬
港鐵西港島綫通車,令區內租金大升,有西營盤的業主擬將劏房由月租8000元加至逾1萬元。
政府再出「辣招」遏抑樓市,成交變得淡靜,惟租金升幅未止。
有業主擬將位於西營盤的劏房由月租8,000元加至逾1萬元,又指劏房是讓年輕人作上車的踏腳石,遭網民狠批加租逾3成太無良。
業主稱助上車 網民批無良
學者指房屋供求失衡,加上部分年輕人不想居於新界偏遠地方,令業主看準需要,私樓愈劏愈貴。
有業主在討論區發帖文,指有意將西營盤一個備有獨立廚、廁的劏房加租,帖文指,「上年租個劏房俾一男一女,月收8k,今年加到11k都唔係好過分啫,(租客)咁都賴死講價話要8.5k,又話無錢,又話搬屋好煩……」;該業主堅決拒絕減價,還罵對方「無錢就不要學人租劏房」,批評為何不跟父母住。
帖文又形容:「出租劏房原意是讓中產或年輕人作上車的踏腳石」,卻惹來網民口誅筆伐,大部分人炮轟他無良,有網民留言指,「劏房呎租貴過豪宅就係多得你呢啲人」;亦有人批評他獅子開大口,租金加幅逾3成。不過,亦有人認為港島區交通便利,劏房租金逾萬元並不意外。
有位於西環的地產經紀駱先生指,目前西環區200呎具獨立廚廁的劏房,月租約9,000至10,000元,呎價40至50元。「若裝修新淨、景觀靚及交通方便,叫價11,000元都唔奇。」即使150至180呎的劏房,現時月租一般也要7千至8千元。
同區200呎房 月租8800元
同區另一經紀周小姐指,曾見區內200呎劏房月租8,800元,估計月租11,000元的劏房,可能是業主將原有景觀不俗的單位一開二出租,「住宅供應不足,市場有需要,自然有供應,200呎單位很多人租,例如情侶或一家三口。」
城大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劉國裕指,在房屋供求失衡下,市區單位愈劏愈細,因業主看準市場需要,情況令人擔憂:「部分年輕人想自己住,又不願住新界較偏遠的地區,惟有付出代價。」
本身是社工的影子長策會成員陳紹銘稱,部分年輕人或跟家人關係欠佳,未結婚又買不起樓的便選擇同居,驅使他們遷出。「因為租唔起一個單位,惟有選擇租劏房或套房。」
評:不要責怪業主無良,他們只係吃定政府的政策來賺最高的錢。我們反要同情劏房租戶,他們都是政府高地價和高租金政策下的受害者。社會上這麼多人不能安居又焉能樂業?社會必定不安和爭拗不斷。這群人大都加入反香港政府和反中央政府欽定特首的雨傘運動行列。
中央日前説了,香港不發展經濟就沒有話事權。但香港在高地價和高租金政策下,經濟是一潭死水。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工廈僭建劏房 30租客死守拒遷
屋宇署昨到荃灣榮豐工業大廈兩個僭建非法劏房的單位張貼封閉令,要求約三十多名居於上址的住戶遷出,多名居民以垃圾桶、狗籠等雜物「封死」大門阻止人員進入。居民不願遷入臨時收容所,強調若當局無妥善安置,將死守到底。屋宇署表示,給予租戶五天時間清理個人物件,最快下周進入單位執法。
屋宇署最快下周執法
屋宇署以僭建非法劏房為由,向區域法院申請查封該兩個單位。單位位於該工廈二樓,合共劏成廿四間房出租,平台位置亦僭建為劏房一部分。現時仍有十五戶居民合共三十多人未遷出,他們多為新移民、單身或低收入家庭。
區院昨頒布封閉令後,多名警員聯同屋宇署人員到場貼出告示,三十多名住戶斥責屋宇署迫遷,有人拆掉狗籠圍住大門,揚言無妥善安置絕不搬走。屋宇署表示,暫不採取行動,居民可申請批准書,周末前搬走個人物品,當局最快下周執法。
周啟俊和太太、兩歲女兒居於僭建的二百多呎單位兩年,他指單位早前曾遭截水截電,業主又派人拆除部分僭建物,堵塞走廊出路。
求安排中轉屋或公屋
周又稱,全家月入僅一萬七千元,兩次向社會福利署申請體恤安置遭拒,只能獲安排入住收容中心三個月,「咁我哋全家三個月後去邊?」他指,業主知法犯法,住戶成為「磨心」,感到不合理,促當局妥善安置,安排中轉屋居住或上公屋等。
做散工的林先生居於約六十呎僭建劏房三年,月租一千一百元,坦言月入僅八千多元,無法負擔其他單位租金,三年前開始申請公屋,仍未能上樓,堅持待安置才遷出:「拆咗我間屋,至少畀番個地方我瞓。」
屋宇署昨到荃灣榮豐工業大廈兩個僭建非法劏房的單位張貼封閉令,要求約三十多名居於上址的住戶遷出,多名居民以垃圾桶、狗籠等雜物「封死」大門阻止人員進入。居民不願遷入臨時收容所,強調若當局無妥善安置,將死守到底。屋宇署表示,給予租戶五天時間清理個人物件,最快下周進入單位執法。
屋宇署最快下周執法
屋宇署以僭建非法劏房為由,向區域法院申請查封該兩個單位。單位位於該工廈二樓,合共劏成廿四間房出租,平台位置亦僭建為劏房一部分。現時仍有十五戶居民合共三十多人未遷出,他們多為新移民、單身或低收入家庭。
區院昨頒布封閉令後,多名警員聯同屋宇署人員到場貼出告示,三十多名住戶斥責屋宇署迫遷,有人拆掉狗籠圍住大門,揚言無妥善安置絕不搬走。屋宇署表示,暫不採取行動,居民可申請批准書,周末前搬走個人物品,當局最快下周執法。
周啟俊和太太、兩歲女兒居於僭建的二百多呎單位兩年,他指單位早前曾遭截水截電,業主又派人拆除部分僭建物,堵塞走廊出路。
求安排中轉屋或公屋
周又稱,全家月入僅一萬七千元,兩次向社會福利署申請體恤安置遭拒,只能獲安排入住收容中心三個月,「咁我哋全家三個月後去邊?」他指,業主知法犯法,住戶成為「磨心」,感到不合理,促當局妥善安置,安排中轉屋居住或上公屋等。
做散工的林先生居於約六十呎僭建劏房三年,月租一千一百元,坦言月入僅八千多元,無法負擔其他單位租金,三年前開始申請公屋,仍未能上樓,堅持待安置才遷出:「拆咗我間屋,至少畀番個地方我瞓。」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公屋輪候人數勢新高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昨通過放寬申請公屋入息及資產水平,下月一日起,公屋入息上限提高百分之五點八,資產上限則上升百分之七。一人申請者入息上限增至每月一萬零一百元,二人家庭為一萬六千一百四十元,估計合資格申請人數將增至十三萬七千五百人,公屋輪候冊人數勢必再創新高。
評:
上述報導的內容是政府撤銷租金管制後遺症的點滴,只是冰山一角。
政府是有責任解決市民的居住困難。香港很多市民比上世紀五、六拾年代的「板橺房」和更早時代的「七十二家房客」的居住狀況更差,在二十一世紀富裕的香港來説,是極荒謬和不可接受的。香港還存在有政府管治下仍有這麼多市民如此苦況是匪夷所思的,唯一解釋是無政府狀態或正如立法會主席曾钰成所説:庸人治港。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昨通過放寬申請公屋入息及資產水平,下月一日起,公屋入息上限提高百分之五點八,資產上限則上升百分之七。一人申請者入息上限增至每月一萬零一百元,二人家庭為一萬六千一百四十元,估計合資格申請人數將增至十三萬七千五百人,公屋輪候冊人數勢必再創新高。
評:
上述報導的內容是政府撤銷租金管制後遺症的點滴,只是冰山一角。
政府是有責任解決市民的居住困難。香港很多市民比上世紀五、六拾年代的「板橺房」和更早時代的「七十二家房客」的居住狀況更差,在二十一世紀富裕的香港來説,是極荒謬和不可接受的。香港還存在有政府管治下仍有這麼多市民如此苦況是匪夷所思的,唯一解釋是無政府狀態或正如立法會主席曾钰成所説:庸人治港。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研究:劏房戶四成收入交租
香港住屋問題嚴重,就連劏房亦愈住愈細。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受訪劏房戶平均花費四成一收入用作交租,但人均居住面積不足五十平方呎,遠低於公屋標準下限的七十平方呎。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與全港關注劏房平台聯合公布香港劏房研究,訪問六十六名劏房戶的租金、家庭收入及居住面積,租戶以隨機抽樣方式揀選,發現受訪戶平均的租金佔收入比例上升至四成一,遠高於政府一一年人口普查公布的兩成半。
租金上升 愈搬愈細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指,政府於一三年委託「政策二十一」進行劏房調查,當年調查顯示劏房的租收比為百分之二十九點二,人均居住面積亦較大,但他認為有關數據未能反映實況,主因是低收入家庭不能負擔租金水平時會搬到更細或更差的房屋來減少開支。研究指現時劏房戶如要租住較大的劏房,即以一三年調查時的人均居住面積計算,劏房戶平均需交租金達收入七成二。
香港住屋問題嚴重,就連劏房亦愈住愈細。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受訪劏房戶平均花費四成一收入用作交租,但人均居住面積不足五十平方呎,遠低於公屋標準下限的七十平方呎。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與全港關注劏房平台聯合公布香港劏房研究,訪問六十六名劏房戶的租金、家庭收入及居住面積,租戶以隨機抽樣方式揀選,發現受訪戶平均的租金佔收入比例上升至四成一,遠高於政府一一年人口普查公布的兩成半。
租金上升 愈搬愈細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指,政府於一三年委託「政策二十一」進行劏房調查,當年調查顯示劏房的租收比為百分之二十九點二,人均居住面積亦較大,但他認為有關數據未能反映實況,主因是低收入家庭不能負擔租金水平時會搬到更細或更差的房屋來減少開支。研究指現時劏房戶如要租住較大的劏房,即以一三年調查時的人均居住面積計算,劏房戶平均需交租金達收入七成二。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淺談香港樓價只升不跌問題
中國人希望擁有一個安穩的家,因此置業欲望強烈,奈何香港地少人多,土地資源珍貴,再加上前十年房屋落成量不足,導致房屋供不應求,樓價只升不跌。縱使今屆特區政府相繼推出買家印花稅(BSD)、額外印花稅(SSD)及雙倍印花稅(DSD)等辣招調控樓市,樓價依然上漲。部分經濟學者和分析師紛紛指出,香港將會面臨樓市泡沫爆破的危機,究竟香港的房屋問題有多嚴重呢?問題形成的主因又是甚麼呢?
畸形現象 情況危險
住屋問題是一個關乎民生的重大課題,大家都很關注。其實香港的住屋問題一直存在,只是近年尤甚。
今屆政府經常把房屋這議題掛在口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日前發表的網誌便談及土地供應和樓市的問題。根據陳局長網誌上公布的資料,二○一三及一四年,本港住宅的整體成交量為九七年以來最低,分別只有約五萬及六萬多宗,這數字亦較一一年及一二年每年逾八萬宗的數字低超過兩成。這些數據也許能夠顯示出,政府相繼推出房屋稅項辣招後,在減少境外買家和投機炒賣活動上,確實有功效。不過,樓價依然急升則證明房屋的供應量遠遠跟不上實際的需求。
此外,該網誌又提到過去一年,二手樓升幅強勁,特別是小型單位,因為這些單位樓價較低,對急於上車的市民來說,會有較高的吸引力,而樓價急升亦加強了市民加快入市的意願。公屋和居屋供應由政府主導,但私人樓宇的情況則受到置業者需求和市場氣氛影響。豪宅市場是政府不應干預的,因為供求量少,對普遍的市民影響不大。中型單位相對的供求量穩定和融資限制,所以價格只是穩步上升。
至於小型單位,即是適合年輕一族和收入較低的市民購置的「上車盤」,是香港現時需求最大的一類房屋,奈何供應量不足,加上「白居二」和可以有較高借貸比例而導致需求進一步增加,令此類住宅的價格急速飆升,樓價在過去數年均以遠高於通脹的速度上升,現在部分小型單位的呎價更是較中型單位高,甚至出現接近豪宅水平的畸形現象,情況實在危險。
宏觀視野 審慎理財
上屆政府停止賣地的決定導致近年房屋供應嚴重不足,但既然這已成事實,就讓我們展望將來,希望政府能夠處理好供應的問題,令樓市徹底回穩。政府物色土地需時,賣地建屋更要用上好幾年的時間,因此,數年以後,當供應量增加,用家和買家都有更多選擇的時候,樓市價格便有望回復到合理的水平。
其實香港在回歸祖國以前,港英政府一直都有估計香港的房屋需求量,因此「八萬五」的房屋政策一直存在,當中三萬個單位由政府供應,其餘五萬五千個單位則由市場提供。只是前特首董建華推行「八萬五」的時候,不幸地遇上一系列的金融風暴,令情況變得複雜。
市民希望盡早置業,有些是為了安居樂業,但有些並不是純粹滿足住屋需求,而是出於希望透過置業而賺取樓價升高的投資回報。
可是,投資始終會涉及風險,股票如是,做生意如是,置業也如是。面對利率趨升和國際經濟情況波動的威脅下,要成功投資除了需要有宏觀遠瞻的視野,還要審慎理財。
市場是難以預測,並且存在不確定性的。大家應該小心評估不可掌控的風險因素,不要盲目跟風,或者被內地一窩蜂胡亂投機的歪風感染。做足預防措施,才可以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而身為香港人,則應該遏止不尋常而且瘋狂的炒賣,腳踏實地置業和投資,讓香港的樓市和經濟市場得以健康發展。
胡曉明
Winnie Yu :
董建華當年撤銷租金管制,禍巷殃民,其遺害香港深遠,今日香港亂局實拜他所賜。今天我們已淸楚看到撤銷租金管制的最大得益者是地產財團,最大的受害者是普羅大眾。回歸後的香港政府管治班子究竟是否只為地產財團爭取最大利益?
撤銷租金管制立竿見影是租金飊升,高樓價需要高租金回報支持,高租金回報支持樓價升勢,租金愈高樓價自然水漲船高。這簡單道理我們的前特首就是不懂。
董建華不懂管治禍港,香港人也就無奈認命算了,更慘的是他還組織什麼智庫,出點子教現任特首如何管治香港。
請高抬貴手。怪不得根本再無人聽他的。
17-07-2015
中國人希望擁有一個安穩的家,因此置業欲望強烈,奈何香港地少人多,土地資源珍貴,再加上前十年房屋落成量不足,導致房屋供不應求,樓價只升不跌。縱使今屆特區政府相繼推出買家印花稅(BSD)、額外印花稅(SSD)及雙倍印花稅(DSD)等辣招調控樓市,樓價依然上漲。部分經濟學者和分析師紛紛指出,香港將會面臨樓市泡沫爆破的危機,究竟香港的房屋問題有多嚴重呢?問題形成的主因又是甚麼呢?
畸形現象 情況危險
住屋問題是一個關乎民生的重大課題,大家都很關注。其實香港的住屋問題一直存在,只是近年尤甚。
今屆政府經常把房屋這議題掛在口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日前發表的網誌便談及土地供應和樓市的問題。根據陳局長網誌上公布的資料,二○一三及一四年,本港住宅的整體成交量為九七年以來最低,分別只有約五萬及六萬多宗,這數字亦較一一年及一二年每年逾八萬宗的數字低超過兩成。這些數據也許能夠顯示出,政府相繼推出房屋稅項辣招後,在減少境外買家和投機炒賣活動上,確實有功效。不過,樓價依然急升則證明房屋的供應量遠遠跟不上實際的需求。
此外,該網誌又提到過去一年,二手樓升幅強勁,特別是小型單位,因為這些單位樓價較低,對急於上車的市民來說,會有較高的吸引力,而樓價急升亦加強了市民加快入市的意願。公屋和居屋供應由政府主導,但私人樓宇的情況則受到置業者需求和市場氣氛影響。豪宅市場是政府不應干預的,因為供求量少,對普遍的市民影響不大。中型單位相對的供求量穩定和融資限制,所以價格只是穩步上升。
至於小型單位,即是適合年輕一族和收入較低的市民購置的「上車盤」,是香港現時需求最大的一類房屋,奈何供應量不足,加上「白居二」和可以有較高借貸比例而導致需求進一步增加,令此類住宅的價格急速飆升,樓價在過去數年均以遠高於通脹的速度上升,現在部分小型單位的呎價更是較中型單位高,甚至出現接近豪宅水平的畸形現象,情況實在危險。
宏觀視野 審慎理財
上屆政府停止賣地的決定導致近年房屋供應嚴重不足,但既然這已成事實,就讓我們展望將來,希望政府能夠處理好供應的問題,令樓市徹底回穩。政府物色土地需時,賣地建屋更要用上好幾年的時間,因此,數年以後,當供應量增加,用家和買家都有更多選擇的時候,樓市價格便有望回復到合理的水平。
其實香港在回歸祖國以前,港英政府一直都有估計香港的房屋需求量,因此「八萬五」的房屋政策一直存在,當中三萬個單位由政府供應,其餘五萬五千個單位則由市場提供。只是前特首董建華推行「八萬五」的時候,不幸地遇上一系列的金融風暴,令情況變得複雜。
市民希望盡早置業,有些是為了安居樂業,但有些並不是純粹滿足住屋需求,而是出於希望透過置業而賺取樓價升高的投資回報。
可是,投資始終會涉及風險,股票如是,做生意如是,置業也如是。面對利率趨升和國際經濟情況波動的威脅下,要成功投資除了需要有宏觀遠瞻的視野,還要審慎理財。
市場是難以預測,並且存在不確定性的。大家應該小心評估不可掌控的風險因素,不要盲目跟風,或者被內地一窩蜂胡亂投機的歪風感染。做足預防措施,才可以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而身為香港人,則應該遏止不尋常而且瘋狂的炒賣,腳踏實地置業和投資,讓香港的樓市和經濟市場得以健康發展。
胡曉明
Winnie Yu :
董建華當年撤銷租金管制,禍巷殃民,其遺害香港深遠,今日香港亂局實拜他所賜。今天我們已淸楚看到撤銷租金管制的最大得益者是地產財團,最大的受害者是普羅大眾。回歸後的香港政府管治班子究竟是否只為地產財團爭取最大利益?
撤銷租金管制立竿見影是租金飊升,高樓價需要高租金回報支持,高租金回報支持樓價升勢,租金愈高樓價自然水漲船高。這簡單道理我們的前特首就是不懂。
董建華不懂管治禍港,香港人也就無奈認命算了,更慘的是他還組織什麼智庫,出點子教現任特首如何管治香港。
請高抬貴手。怪不得根本再無人聽他的。
17-07-2015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房客互劈 揭1屋24間「蝸居」
案發在英皇道新都城大廈六樓一單位,實用面積五百七十八呎,搭建二十四間「太空艙」,空間狹窄,上下格床月租分別為二千一百元及二千二百元。將全部床位出租,每月可收取約五萬多元租金。前日下午四時許,任清潔工的姓李(四十二歲)住客,疑將電視機聲浪放得過大,引起毗鄰任廚工的姓莫(四十一歲)男子不滿,雙方激烈爭執後,各持生果刀襲擊對方。莫背部受傷命危,現時留醫深切治療部。李則手及頸部受傷,兩人涉嫌傷人被捕,案件交由東區警區重案組跟進。
艙位隔木板 促加強規管
據記者現場所見,單位打通無房間,通道狹窄,間了二十四格木板搭成的床位,每間設有趟門,門邊開有通氣窗,上下格床位只隔一塊木板。單位於下午五時至翌日早上九時開冷氣,其餘時間只能用風扇。為方便收租,屋內擺放了夾萬,住客按時將租金用信封包裹放入夾萬內。退休的張伯是其中一名租客,兩年前以二千元長者優惠價租住艙位,坦言環境擠迫,有蝨有曱甴,惟無力負擔其他地方的昂貴租金,故無計劃搬走。另一名租客蔡先生稱,床位空間有限,只能放下一張床褥,人人都叫佢做「棺材房」,裏面通風差,月租「貴得離譜」。
床位之間隔音差,只有一塊板,有人因噪音問題爭執,甚至動武。民政署牌照事務處資料顯示,現時全港共有十間持牌床位寓所,分布於油麻地、深水埗、大角咀、北角、灣仔及西區。根據《床位寓所條例》,任何居住單位內有十二個或以上根據租用協議出租的單人床位,必須持有有效牌照,少於十二個則毋須領牌。東區區議員蔡素玉指,該大廈及同區其他大廈有不少劏房或床位出租,一旦發生火警,後果將不堪設想,促請政府加強監管,必須符合消防及建築物條例才同意其改建。
兩房客擸刀互劈一人命危,揭露一屋二十四間港式「太空艙」的擠迫「辛活」。前日北角一個實用面積不足六百呎的單位,被間二十四個以木板搭成、近乎密封的床位,由於空間小,其中兩名男房客疑因電視機聲浪問題爆爭執,各取生果刀襲擊對方,兩人涉嫌傷人被捕,其中一人背部重傷,目前情況危殆。互斬血案的單位為持牌床位寓所,受民政署監管,該署指有關寓所獲批設立二十六個床位,未有接獲投訴。房屋署指該床位寓所不受《建築物條例》規管。區議員指區內有不少類似床位出租,促政府加強監管。案發在英皇道新都城大廈六樓一單位,實用面積五百七十八呎,搭建二十四間「太空艙」,空間狹窄,上下格床月租分別為二千一百元及二千二百元。將全部床位出租,每月可收取約五萬多元租金。前日下午四時許,任清潔工的姓李(四十二歲)住客,疑將電視機聲浪放得過大,引起毗鄰任廚工的姓莫(四十一歲)男子不滿,雙方激烈爭執後,各持生果刀襲擊對方。莫背部受傷命危,現時留醫深切治療部。李則手及頸部受傷,兩人涉嫌傷人被捕,案件交由東區警區重案組跟進。
艙位隔木板 促加強規管
據記者現場所見,單位打通無房間,通道狹窄,間了二十四格木板搭成的床位,每間設有趟門,門邊開有通氣窗,上下格床位只隔一塊木板。單位於下午五時至翌日早上九時開冷氣,其餘時間只能用風扇。為方便收租,屋內擺放了夾萬,住客按時將租金用信封包裹放入夾萬內。退休的張伯是其中一名租客,兩年前以二千元長者優惠價租住艙位,坦言環境擠迫,有蝨有曱甴,惟無力負擔其他地方的昂貴租金,故無計劃搬走。另一名租客蔡先生稱,床位空間有限,只能放下一張床褥,人人都叫佢做「棺材房」,裏面通風差,月租「貴得離譜」。
床位之間隔音差,只有一塊板,有人因噪音問題爭執,甚至動武。民政署牌照事務處資料顯示,現時全港共有十間持牌床位寓所,分布於油麻地、深水埗、大角咀、北角、灣仔及西區。根據《床位寓所條例》,任何居住單位內有十二個或以上根據租用協議出租的單人床位,必須持有有效牌照,少於十二個則毋須領牌。東區區議員蔡素玉指,該大廈及同區其他大廈有不少劏房或床位出租,一旦發生火警,後果將不堪設想,促請政府加強監管,必須符合消防及建築物條例才同意其改建。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點名譴責7藥房 消委會斥商戶不肯認錯 倡投訴列釘牌考慮 (10:39)
消委會早前點名譴責7間藥房以不良銷售手法騙遊客。消委會主席黃玉山指,決定點名批評是因為涉事金額大,情況嚴重,令香港購物天堂美譽受到嚴重挑戰。
黃玉山在無綫新聞節目《講清講楚》表示,今年頭7月接到127宗涉及藥房投訴,比去年增加,但只有3成個案能透過調解解決,較過往的7成少。他批評部分商戶態度惡劣,不肯承認錯誤。
黃玉山續指,近期旅客比較少,加上藥房舖租昂貴,所以有商戶鋌而走險,提醒旅客警覺。
黃玉山提到,消委會認為目前行內發牌規管制度不足,要求將不良營商手法投訴 ,加入作為發牌和釘牌考慮因素。
Winnie Yu:
消委會斥商戶不肯認錯是不對,政府管治失效引發高租金更不對,我們應追究始作俑者。
商戶因為高租金可以鋌而走險?
商戶因為高租金可以變成黒店?
商戶因為高租金可以抬高售價100倍、200倍來欺騙游客?
商戶因為高租金可以破壞香港購物天堂美譽?
商戶因為高租金可以破壞香港旅游產業?
商戶因為高租金可以變相打刼游客?
香港政府已經用實際行動回答:是的!完全可以!現在的狀況不是最壞,因為未來的租金將會更高!
16-08-2015
消委會早前點名譴責7間藥房以不良銷售手法騙遊客。消委會主席黃玉山指,決定點名批評是因為涉事金額大,情況嚴重,令香港購物天堂美譽受到嚴重挑戰。
黃玉山在無綫新聞節目《講清講楚》表示,今年頭7月接到127宗涉及藥房投訴,比去年增加,但只有3成個案能透過調解解決,較過往的7成少。他批評部分商戶態度惡劣,不肯承認錯誤。
黃玉山續指,近期旅客比較少,加上藥房舖租昂貴,所以有商戶鋌而走險,提醒旅客警覺。
黃玉山提到,消委會認為目前行內發牌規管制度不足,要求將不良營商手法投訴 ,加入作為發牌和釘牌考慮因素。
Winnie Yu:
消委會斥商戶不肯認錯是不對,政府管治失效引發高租金更不對,我們應追究始作俑者。
商戶因為高租金可以鋌而走險?
商戶因為高租金可以變成黒店?
商戶因為高租金可以抬高售價100倍、200倍來欺騙游客?
商戶因為高租金可以破壞香港購物天堂美譽?
商戶因為高租金可以破壞香港旅游產業?
商戶因為高租金可以變相打刼游客?
香港政府已經用實際行動回答:是的!完全可以!現在的狀況不是最壞,因為未來的租金將會更高!
16-08-2015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社協調查:N無人士劏房租金「跑贏大市」 七成人兩年捱兩成加幅 (16:11)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基層房屋關注組於2013至2015年追縱調查71名居於劏房的「N無人士」(非公屋及非綜援人士)的租金及收入水平,發現近七成人租金升幅中位數達18%,其中逾一成人兩年間租金升逾五成,遠超同期整體租金的11.8%升幅,劏房租金「跑贏大市」。
社協亦調查了約1900名N無人士的入息水平,發現住戶入息中位數為8500元,僅為全港入息中位數24,000元的34.7%,促請政府盡快監管劏房加租幅度,提供資助予一人住戶的N無人士。
社區組織幹事呂綺珊指出,不少N無人士收入水平難以追上租金升幅,預計只會更多人需遷至更細的單位,促政府立法規管加租幅度及租金水平,建議業主兩年內不可加租超過指定水平。
現時差餉署租金指數,只涵蓋有浴室或煮食設施的獨立單位,社協批評指數未能全面反映基層住屋租金情況,建議差餉署納入統計分間樓宇,包括劏房、籠屋等,並監察劏房市場租金。
社區組織幹事戚居偉指,現時三成N無人士為一人住戶,均未能受惠於政府下年推出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但他們的租金佔入息中位數近四成,為1至6人戶中最高,建議政府或關愛基金發放津貼補助。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基層房屋關注組於2013至2015年追縱調查71名居於劏房的「N無人士」(非公屋及非綜援人士)的租金及收入水平,發現近七成人租金升幅中位數達18%,其中逾一成人兩年間租金升逾五成,遠超同期整體租金的11.8%升幅,劏房租金「跑贏大市」。
社協亦調查了約1900名N無人士的入息水平,發現住戶入息中位數為8500元,僅為全港入息中位數24,000元的34.7%,促請政府盡快監管劏房加租幅度,提供資助予一人住戶的N無人士。
社區組織幹事呂綺珊指出,不少N無人士收入水平難以追上租金升幅,預計只會更多人需遷至更細的單位,促政府立法規管加租幅度及租金水平,建議業主兩年內不可加租超過指定水平。
現時差餉署租金指數,只涵蓋有浴室或煮食設施的獨立單位,社協批評指數未能全面反映基層住屋租金情況,建議差餉署納入統計分間樓宇,包括劏房、籠屋等,並監察劏房市場租金。
社區組織幹事戚居偉指,現時三成N無人士為一人住戶,均未能受惠於政府下年推出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但他們的租金佔入息中位數近四成,為1至6人戶中最高,建議政府或關愛基金發放津貼補助。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團體調查:劏房租金指數貴私樓細單位逾倍 租金兩年升逾半 (18:44)
有關注劏房的團體今日發布調查,指去年劏房租金指數較私樓細單位高出逾倍。在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間,劏房租金升幅高達56%,上升速度為私樓細單位的2.1倍。
中大未來城巿研究所土地資源及房屋政策中心,聯同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發布去年10月的劏房租金指數。團隊在過去一年以實地測量等方法,調查107個劏房戶居住面積及租金,並對比差餉物業估價署估算完整單位的面積及租金。
結果,團體推算出劏房租金指數為350.5,計算電費在內則為370.1,較差估署同期的甲類住宅(即面積為40平方米以下)租金指數177.4高出2倍。
另外,研究由劏房戶起租期推算租金升幅,發現由2012年9月的349.4至2014年10月的543.4,升幅高達56%,而同期甲類住屋租金指數則只升21%,過去4年劏房租金上升速度為細單位的2.1倍。
現時差估署計算的租金指數並無包括劏房,中大學未來城巿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表示,冀科學化的推算方法讓劏房戶有更多資訊,並讓政府推出相應房屋政策。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召集人賴建國指出,葵涌有100呎劏房月租高達9000元,建議政府推出短期措拖紓困,如將空置校舍等閒置建築物,改建成過渡性房屋供市民暫住。
有關注劏房的團體今日發布調查,指去年劏房租金指數較私樓細單位高出逾倍。在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間,劏房租金升幅高達56%,上升速度為私樓細單位的2.1倍。
中大未來城巿研究所土地資源及房屋政策中心,聯同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發布去年10月的劏房租金指數。團隊在過去一年以實地測量等方法,調查107個劏房戶居住面積及租金,並對比差餉物業估價署估算完整單位的面積及租金。
結果,團體推算出劏房租金指數為350.5,計算電費在內則為370.1,較差估署同期的甲類住宅(即面積為40平方米以下)租金指數177.4高出2倍。
另外,研究由劏房戶起租期推算租金升幅,發現由2012年9月的349.4至2014年10月的543.4,升幅高達56%,而同期甲類住屋租金指數則只升21%,過去4年劏房租金上升速度為細單位的2.1倍。
現時差估署計算的租金指數並無包括劏房,中大學未來城巿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表示,冀科學化的推算方法讓劏房戶有更多資訊,並讓政府推出相應房屋政策。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召集人賴建國指出,葵涌有100呎劏房月租高達9000元,建議政府推出短期措拖紓困,如將空置校舍等閒置建築物,改建成過渡性房屋供市民暫住。
Re: 特區政府禍港罪行其中之--撤銷租金管制 / 梁振英不重推租管的真實原因P11
劏房關注組織促改建空置校舍做過渡房屋 批梁振英未解決基層住屋問題 (09:27)
現時政府統計的租金指數並無獨立的劏房租金數字,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聯同全港關注劏房平台首次公布劏房租金指數,發現過去4年劏房租金上升超過五成,且比甲類住宅租金指數高1倍。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召集人賴建國今早在港台節目上稱,特首梁振英常說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但他們不太見到政府有解決到低下階層住戶問題,認為支持梁振英的人會很失望。
賴建國稱,近日有不少報道揭露有劏房單位一層劏成兩層、一間單位劏成4間,亦有劏房戶要住在廁所上,反映劏房戶的苦況;隨着劏房租金愈來愈貴,住戶無得選擇、無出路,「幾貴你都要住」。
他們提出加設過渡性房屋等建議,如空置校舍可改建做臨時房屋,課室可以一劏為二,一間學校已能照顧到60至100個家庭,禮堂也可改作社區設施,看不到街坊會有很大反對。
但有聽眾致電該節目表示,擔心此建議促使政府帶頭去「劏」房,又指工程費高,未必很多人受惠。賴建國則認為,空置校舍只算過渡性單位,只要政府與租住者訂明限期,一上樓便要搬走,相信能紓緩劏房戶苦況。
現時政府統計的租金指數並無獨立的劏房租金數字,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聯同全港關注劏房平台首次公布劏房租金指數,發現過去4年劏房租金上升超過五成,且比甲類住宅租金指數高1倍。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召集人賴建國今早在港台節目上稱,特首梁振英常說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但他們不太見到政府有解決到低下階層住戶問題,認為支持梁振英的人會很失望。
賴建國稱,近日有不少報道揭露有劏房單位一層劏成兩層、一間單位劏成4間,亦有劏房戶要住在廁所上,反映劏房戶的苦況;隨着劏房租金愈來愈貴,住戶無得選擇、無出路,「幾貴你都要住」。
他們提出加設過渡性房屋等建議,如空置校舍可改建做臨時房屋,課室可以一劏為二,一間學校已能照顧到60至100個家庭,禮堂也可改作社區設施,看不到街坊會有很大反對。
但有聽眾致電該節目表示,擔心此建議促使政府帶頭去「劏」房,又指工程費高,未必很多人受惠。賴建國則認為,空置校舍只算過渡性單位,只要政府與租住者訂明限期,一上樓便要搬走,相信能紓緩劏房戶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