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開槍 響應川普!驅逐1100萬人
盟積極響應川普政策,終於發起反非法移民運動
2025年,川普政府以雷霆之勢重拳整治非法移民,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不僅大規模擴大驅逐行動,甚至將矛頭指向合法身份的外國人,如學者,還放出豪言要驅逐1100萬人,遠超美國歷史上任何一屆政府。
與此同時,歐盟也在多個國家掀起反移民浪潮:義大利加強地中海攔截,希臘加固邊境圍欄,匈牙利繼續其「零移民」政策,德國和瑞典削減移民福利並加速遣返。
2024年前九個月,歐盟發布327880份驅逐令,7月至9月間強制遣返27740人,而2023年12月通過、2024年6月生效的《移民和庇護公約》進一步鞏固了這一趨勢。
歐洲移民主要來自敘利亞、阿富汗等戰亂國,以及非洲的經濟移民,左傾政策曾以開放邊界和高福利吸引他們,卻導致財政不堪重負、犯罪率上升和社會分裂。如今政策轉向後,節省的福利可能轉投防務,如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已加大軍費應對俄烏局勢。
歐盟的移民危機源於歷史性錯誤:德國前總理默克爾2015年「敞開大門」接納百萬難民,瑞典社民黨長期的高福利承諾,都為歐盟埋下沉重負擔。
與美國相比,歐盟移民中難民比例更高,受國際法約束更嚴,而美國非法移民多為經濟驅動,治理更直接。這一切表明,歐盟的反移民「十字軍東征」正積極響應川普的政策,標誌著一場運動的興起。
歐盟的反移民覺醒:川普的影子無處不在
歐盟長期因開放邊境和高福利飽受移民潮衝擊。從2015年難民危機到烏克蘭戰爭,數百萬移民湧入讓南歐國家不堪重負,社會福利系統捉襟見肘,反移民情緒在選民中蔓延。
歐盟過去的應對總是瞻前顧後,既想維護人道主義形象,又無力解決實際問題。如今,《移民和庇護公約》的出台和驅逐行動的加劇標誌著歐盟態度發生根本轉變。這種轉變與川普的反移民治理不謀而合。
川普在任時,以「零容忍」政策、邊境牆建設和大規模驅逐震懾非法移民,不僅兌現了競選承諾,更向世界展示了一種果斷的治理模式。他將國家主權置於首位,直面非法移民帶來的經濟負擔和安全隱患。歐盟如今的強硬姿態——加強歐洲邊境管控機構邊境管控、削減移民福利、加速遣返——無不帶有川普政策的影子。無論是公開承認與否,川普的治國方略顯然為歐盟提供了啟示,甚至成為其效仿的模板。
川普的治國能力:被低估的先見之明
川普的反移民政策曾被自由派媒體和左翼人士斥為「冷酷無情」,甚至被貼上種族主義的標籤,在簡中圈更被冠以「運動之王」。
現在回頭看,事實證明,他的舉措不僅有效控制了美國邊境局勢,更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連鎖反應。歐盟的反移民運動正是這一影響的明證。川普早在2016年就洞悉了非法移民對經濟和社會穩定的威脅,他的「美國優先」理念如今被歐盟以「歐洲優先」的形式悄然採納。2024年歐盟驅逐人數的激增,正是對川普治理能力的無聲肯定。
相比之下,那些質疑和唱衰川普的思潮顯得多麼短視。他們批評川普的政策缺乏人道主義,卻無視非法移民對公共資源的分攤和對本地勞動者的競爭;他們嘲笑邊境牆「無用」,卻無法否認其對非法越境的威懾效應。歐盟如今的行動表明,川普並非孤立,而是站在了歷史趨勢的前沿。他的治國能力不僅在於解決美國問題,更在於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行的藍圖。
簡中圈唱衰川普的偽善之聲,無知與傲慢
面對川普的成功,反對他的人卻仍在喋喋不休。他們高舉「包容」大旗,卻對移民帶來的犯罪率上升和社會分裂視而不見;他們指責川普「破壞國際合作」,卻無視歐盟內部因移民政策分歧早已四分五裂的事實。這些唱衰川普的思潮無非是意識形態的空洞吶喊與歪曲,缺乏現實依據。歐盟的反移民轉向是對這些偽善聲音的最好回擊——當連標榜人道主義的歐洲都開始效仿川普時,那些質疑者的立場還有何說服力可言?
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簡中圈那些自詡洞悉世事的公知和大V。他們對川普的質疑與嘲笑,從未停止過高高在上的姿態,卻暴露了無知、固執、傲慢和愚蠢的本質。這些人懶於研究,墨守成規,抱著陳舊的思維邏輯和過時的知識,試圖解讀一個早已面目全新的世界。川普當選,他們嗤之以鼻,預言「美國末日」;川普推動反移民,他們冷嘲熱諷,稱其「逆潮流而動」。結果呢?歐盟的反移民運動狠狠打了他們的臉,他們卻只能支支吾吾,找不出合理的科學解釋。他們的判斷連連失誤,誤導了無數讀者和網民,卻依然故作深沉,繼續販賣早已過期的「普世價值」。面對川普政策席捲全球的現實,這些人就像被時代拋棄的巨嬰,令人既可笑又可悲。
川普的治國策略:從質疑到全球變革的啟示
川普的政策從未缺少質疑者。從邊境牆到貿易戰,從退出巴黎協定到重塑北約關係,反對者將他描繪為魯莽的破壞者,甚至用謾罵掩蓋其施政的深遠意義。然而,時間證明,這些決策不僅改變了美國,更在悄然重塑世界格局。歐盟的反移民運動只是開端,川普的治國策略正以驚人的速度影響更多國家,加速全球在治理和對外政策上的深刻變革。
移民政策已然成為風向標。歐盟從猶豫不決轉向果斷驅逐,表明川普「主權至上」的理念正在全球生根。
接下來,防務策略的改變也將接踵而至——川普對北約「搭便車」國家的批評促使歐洲多國增加軍費,而其對Z遏制戰略可能推動歐盟進一步倚靠美國,形成更緊密的防務聯動。
貿易領域同樣如此,川普以關稅為武器的「美國優先」貿易戰啟發了其他國家反思全球化弊端,歐盟已開始對Z採取更強硬的貿易姿態,甚至可能效仿川普重塑供應鏈。這一系列變革揭示了一個真相:川普不是孤立的冒險者,而是洞悉時代脈搏的先行者。
那些曾質疑、反對甚至謾罵川普的人,或許該停下來反思。他們的憤怒源於對舊秩序的留戀,卻忽視了全球化帶來的失衡早已讓各國不堪重負。川普的政策不是對世界的破壞,而是對失序現狀的矯正。他的遠見不僅喚醒了美國,更點燃了全球各國重新審視自身利益的火種。當移民、防務和貿易策略因川普而變時,反對者的偏見顯得多麼膚淺。或許,是時候放下成見,承認這位被低估的領導人正在書寫歷史的嶄新一頁。
川普風可能正漸漸吹醒歐盟
歐盟的反移民運動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治理模式轉變的一部分。川普以強硬手腕和清晰目標重塑了移民問題的討論框架,他的政策不僅在美國落地生根,更跨越大西洋,吹醒了沉睡中的歐盟。
如今,川普重返白宮後,其影響正進一步深化,促使歐盟從減少移民福利轉向強化防務,將財政資源用於真正的國家安全。這一切都表明,川普的治國方略已然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全球風潮,而歐盟的反移民覺醒,只是這一風潮的最新篇章。
會員Winnie Yuen 歐洲政情
Re: 會員Winnie Yuen 歐洲政情
華為涉賄賂歐洲議會 比利時檢方起訴8人
Re: 會員Winnie Yuen 歐洲政情
史無前例!英國接管由中國持有的鋼鐵公司
英國國會周六12日通過緊急法案,以維持中國敬業集團持有的英國鋼鐵公司(British Steel)旗下工廠繼續營運,據法新社報導,英國政府隨後宣布將接管英國鋼鐵,且不排除將它收歸國有。 英國鋼鐵公司位於英格蘭北部的工廠陷入困境,面臨即將關門的命運,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表示其政府通過立法「介入拯救」這間公司。
英國國會周六12日通過緊急法案,以維持中國敬業集團持有的英國鋼鐵公司(British Steel)旗下工廠繼續營運,據法新社報導,英國政府隨後宣布將接管英國鋼鐵,且不排除將它收歸國有。
英國鋼鐵公司位於英格蘭北部的工廠陷入困境,面臨即將關門的命運,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表示其政府通過立法「介入拯救」這間公司。
在緊急召開罕見的周末會議上,英國國會無異議批准接管英國鋼鐵公司斯肯索普(Scunthorpe)工廠的營運。這間工廠雇用數以千計員工,是英國最後一間能生產原鋼的工廠,為英國建築業、鐵路運輸等產業生產重要的鋼鐵。
由於英國一度強健的鋼鐵產業落入衰退,加上鋼鐵業的重要性,英國政府將有兩座熔爐的斯肯索普工廠可能關閉,視為對該國長期經濟安全構成風險。
根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國會周六晚間通過緊急法案後,官員準備好進行接管。
一位政府官員指出,將英國鋼鐵公司收歸國有可能是下一步舉措後,首相斯塔默堅稱「考慮採取任何方案以確保(鋼鐵)產業的未來」。
斯肯索普工廠先前傳出爆發抗議活動,有報導指出,工人周六上午阻止中國敬業集團高層進入工廠的重要區域。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英國鋼鐵公司工人趕走試圖進入工廠關鍵區域的「中國高層代表團」。
Le Parlement britannique réuni en session extraordinaire ce samedi12 avril pour la prise de contrôle de l'aciérie British Steel.© PRU/ AFP
與此同時,路透社報導說,英國鋼鐵公司在斯肯索普地區的工廠雇用3500名員工。由於英國政府和公司未能達成關於轉向更環保鋼鐵生產方式的融資協議,工廠的未來成為關注點。
英國國會兩院是在復活節休會期臨時復會後,批准這項法案,授權商務部長雷諾茲(Jonathan Reynolds)指揮英國鋼鐵公司的員工和營運,並訂購原材料以確保在斯肯索普地區的生產活動能持續進行。
路透社亦引述雷諾茲說,英國鋼鐵公司全面國有化是供考慮的選項。
英國國會周六12日通過緊急法案,以維持中國敬業集團持有的英國鋼鐵公司(British Steel)旗下工廠繼續營運,據法新社報導,英國政府隨後宣布將接管英國鋼鐵,且不排除將它收歸國有。 英國鋼鐵公司位於英格蘭北部的工廠陷入困境,面臨即將關門的命運,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表示其政府通過立法「介入拯救」這間公司。
英國國會周六12日通過緊急法案,以維持中國敬業集團持有的英國鋼鐵公司(British Steel)旗下工廠繼續營運,據法新社報導,英國政府隨後宣布將接管英國鋼鐵,且不排除將它收歸國有。
英國鋼鐵公司位於英格蘭北部的工廠陷入困境,面臨即將關門的命運,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表示其政府通過立法「介入拯救」這間公司。
在緊急召開罕見的周末會議上,英國國會無異議批准接管英國鋼鐵公司斯肯索普(Scunthorpe)工廠的營運。這間工廠雇用數以千計員工,是英國最後一間能生產原鋼的工廠,為英國建築業、鐵路運輸等產業生產重要的鋼鐵。
由於英國一度強健的鋼鐵產業落入衰退,加上鋼鐵業的重要性,英國政府將有兩座熔爐的斯肯索普工廠可能關閉,視為對該國長期經濟安全構成風險。
根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國會周六晚間通過緊急法案後,官員準備好進行接管。
一位政府官員指出,將英國鋼鐵公司收歸國有可能是下一步舉措後,首相斯塔默堅稱「考慮採取任何方案以確保(鋼鐵)產業的未來」。
斯肯索普工廠先前傳出爆發抗議活動,有報導指出,工人周六上午阻止中國敬業集團高層進入工廠的重要區域。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英國鋼鐵公司工人趕走試圖進入工廠關鍵區域的「中國高層代表團」。
Le Parlement britannique réuni en session extraordinaire ce samedi12 avril pour la prise de contrôle de l'aciérie British Steel.© PRU/ AFP
與此同時,路透社報導說,英國鋼鐵公司在斯肯索普地區的工廠雇用3500名員工。由於英國政府和公司未能達成關於轉向更環保鋼鐵生產方式的融資協議,工廠的未來成為關注點。
英國國會兩院是在復活節休會期臨時復會後,批准這項法案,授權商務部長雷諾茲(Jonathan Reynolds)指揮英國鋼鐵公司的員工和營運,並訂購原材料以確保在斯肯索普地區的生產活動能持續進行。
路透社亦引述雷諾茲說,英國鋼鐵公司全面國有化是供考慮的選項。
Re: 會員Winnie Yuen 歐洲政情
中共可能單方面解除對歐盟制裁
遭歐盟冷臉相對
中共在2021年對五名歐洲議會議員施加了制裁,作為對歐盟制裁中共官員的報復。但在當前川普關稅政策導致中美、歐美關係緊張之際,傳出了中共有意單方面部分解除制裁的消息。歐洲議會表示,相關談判已接近尾聲;但歐盟委員會則對北京動議態度冷淡。
《南德意志報》最先報導了這一消息,稱圍繞北京希望單方面部分解除制裁,歐洲議會議長梅索拉(Roberta Metsola)近期與中國大使多次會晤。梅索拉的一名發言人也對該報證實,談判已經進入最後階段,「解除制裁併恢復與中國的關係對歐洲議會來說一直很重要。」
報導進一步指出,針對歐洲議會人權委員會的制裁也可能被中共解除。
歐中之間的這一輪相互制裁來自2021年三月。當時,歐盟以及英國、加拿大、美國都對中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四名領導人施加制裁,指控他們在當地打壓維族人。北京方面旋即出台反制措施,對歐洲議會議員加勒(Michael Gahler)、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久丘克(Ilhan Kyuchyuk)、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又譯比蒂克菲爾)以及議會人權委員會施加制裁。幾天後,歐洲議會凍結了《歐中投資協定》的審批程序。
中共當時還對另外5名個人以及三家歐洲機構施加了制裁,其中包括著名的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南德意志報》稱,這些制裁措施並無解除跡象。
歐盟委員會下轄的歐盟對外行動署對北京的動議態度冷淡。一名發言人表示,歐盟方面沒有發現新疆的人權狀況有所改變,所以將維持與新疆有關的對中共制裁措施。
北京的魅力攻勢
自從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尤其是對世界各國揮起關稅大棒以來,歐中關係出現了緩和的跡象。就在今年3月,習近平在北京和多名歐洲經濟界代表會談,表示外資企業對中國現代化進程有著關鍵作用,並呼籲歐洲企業加強投資中國:「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不久前到訪北京時,習近平也對他說,中國一直將歐盟視作「多級世界的支柱」,呼籲加強團結合作來應對「世界上日益增多的風險和挑戰」。
不過,歐洲的外交官則警告不應對歐中關係過度樂觀,認為歐盟應該堅持對中共的明確要求。一名不願具名的德國外交官就對《南德意志報》表示,今年7月預計在北京舉行的歐中峰會上,「我們會帶著明確的要求參加。」
遭到制裁的包瑞翰本人也對《南德意志報》表示,歐盟必須利用當前的形勢來貫徹其長期以來對北京的要求,其中包括要求中共停止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減少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補貼等等。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進一步指出,北京2021年的這套制裁堪稱「戰略性愚蠢」,最大的受害者反而是中共自己,而且中共領導人居然花了四年時間才轉變思路。目前已經從歐洲議會卸任退休的包瑞翰警告說,歐盟不應該被中共半心半意的魅力攻勢攻陷,因為中國的戰略立場其實根本未曾改變,「哪怕川普也沒法讓極權主義中國變成歐洲的夥伴。」
遭歐盟冷臉相對
中共在2021年對五名歐洲議會議員施加了制裁,作為對歐盟制裁中共官員的報復。但在當前川普關稅政策導致中美、歐美關係緊張之際,傳出了中共有意單方面部分解除制裁的消息。歐洲議會表示,相關談判已接近尾聲;但歐盟委員會則對北京動議態度冷淡。
《南德意志報》最先報導了這一消息,稱圍繞北京希望單方面部分解除制裁,歐洲議會議長梅索拉(Roberta Metsola)近期與中國大使多次會晤。梅索拉的一名發言人也對該報證實,談判已經進入最後階段,「解除制裁併恢復與中國的關係對歐洲議會來說一直很重要。」
報導進一步指出,針對歐洲議會人權委員會的制裁也可能被中共解除。
歐中之間的這一輪相互制裁來自2021年三月。當時,歐盟以及英國、加拿大、美國都對中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四名領導人施加制裁,指控他們在當地打壓維族人。北京方面旋即出台反制措施,對歐洲議會議員加勒(Michael Gahler)、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久丘克(Ilhan Kyuchyuk)、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又譯比蒂克菲爾)以及議會人權委員會施加制裁。幾天後,歐洲議會凍結了《歐中投資協定》的審批程序。
中共當時還對另外5名個人以及三家歐洲機構施加了制裁,其中包括著名的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南德意志報》稱,這些制裁措施並無解除跡象。
歐盟委員會下轄的歐盟對外行動署對北京的動議態度冷淡。一名發言人表示,歐盟方面沒有發現新疆的人權狀況有所改變,所以將維持與新疆有關的對中共制裁措施。
北京的魅力攻勢
自從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尤其是對世界各國揮起關稅大棒以來,歐中關係出現了緩和的跡象。就在今年3月,習近平在北京和多名歐洲經濟界代表會談,表示外資企業對中國現代化進程有著關鍵作用,並呼籲歐洲企業加強投資中國:「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不久前到訪北京時,習近平也對他說,中國一直將歐盟視作「多級世界的支柱」,呼籲加強團結合作來應對「世界上日益增多的風險和挑戰」。
不過,歐洲的外交官則警告不應對歐中關係過度樂觀,認為歐盟應該堅持對中共的明確要求。一名不願具名的德國外交官就對《南德意志報》表示,今年7月預計在北京舉行的歐中峰會上,「我們會帶著明確的要求參加。」
遭到制裁的包瑞翰本人也對《南德意志報》表示,歐盟必須利用當前的形勢來貫徹其長期以來對北京的要求,其中包括要求中共停止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減少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補貼等等。他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進一步指出,北京2021年的這套制裁堪稱「戰略性愚蠢」,最大的受害者反而是中共自己,而且中共領導人居然花了四年時間才轉變思路。目前已經從歐洲議會卸任退休的包瑞翰警告說,歐盟不應該被中共半心半意的魅力攻勢攻陷,因為中國的戰略立場其實根本未曾改變,「哪怕川普也沒法讓極權主義中國變成歐洲的夥伴。」
Re: 會員Winnie Yuen 歐洲政情
一覺醒來,又一個國家要對中國小額包裹徵稅了
對小額包裹徵稅,不僅僅是美國,還有法國。
對小額包裹徵稅,不僅僅是美國,還有法國。
Re: 會員Winnie Yuen 歐洲政情
德國二戰以來首次!普京最忌諱的事發生了
德國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周四訪問立陶宛,出席德國二戰以來首支常駐海外軍事部隊的正式組建儀式。該部隊旨在加強北約東翼的防衛和威懾力。默茨警告稱,俄羅斯威脅著歐洲安全。
德國決定在未來幾年在立陶宛部署一支5000人規模的裝甲旅,以應對俄羅斯於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帶來的安全威脅。默茨當天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對記者說:「俄羅斯對我們所有人都構成了威脅」。
德軍的這一部署旨在威懾俄羅斯對立陶宛以及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潛在侵略。這三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現已成為北約和歐盟成員國,並擔心自己日益成為俄羅斯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默茨表示,德國決心保衛北約領土,並指「我們波羅的海盟友的安全也是我們的安全」。儘管德國已參與包括阿富汗和馬里在內的多國軍事行動,但源於二戰歷史的和平主義傳統意味著德方總體上不願採取更多行動。在海外建立一支常駐旅,對於德國聯邦國防軍而言,是戰後史無前例的舉措。
周四,本月就任總理的默茨參加了在維爾紐斯主廣場舉行的儀式,正式宣布重型作戰部隊——第45坦克旅(又稱「立陶宛旅」)的成立。該旅由約4800名軍人和200名文職人員組成,將在未來幾年逐步部署,預計到2027年達到全面作戰能力。
德國國防部稱,約400名聯邦國防軍人員組成的先遣隊已抵達立陶宛。默茨強調:「任何挑戰北約的人都必須知道,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任何威脅任何盟友的人都必須知道,整個聯盟將共同保衛北約的每一寸領土」。
5月22日,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德國總理默茨等官員參加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的北約東翼德國旅的正式成立儀式©美聯社圖片
陪同出席儀式的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盛讚立陶宛與德國的聯盟是「牢不可破的力量」。瑙塞達說:「我們將攜手確保立陶宛和德國人民永遠不會面臨最終的考驗:戰爭」。默茨與瑙塞達以及兩國防長一起檢閱了部隊,軍樂隊演奏,數百名旁觀者聚集在一起觀看了儀式。
德國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周四訪問立陶宛,出席德國二戰以來首支常駐海外軍事部隊的正式組建儀式。該部隊旨在加強北約東翼的防衛和威懾力。默茨警告稱,俄羅斯威脅著歐洲安全。
德國決定在未來幾年在立陶宛部署一支5000人規模的裝甲旅,以應對俄羅斯於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帶來的安全威脅。默茨當天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對記者說:「俄羅斯對我們所有人都構成了威脅」。
德軍的這一部署旨在威懾俄羅斯對立陶宛以及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潛在侵略。這三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現已成為北約和歐盟成員國,並擔心自己日益成為俄羅斯的下一個攻擊目標。
默茨表示,德國決心保衛北約領土,並指「我們波羅的海盟友的安全也是我們的安全」。儘管德國已參與包括阿富汗和馬里在內的多國軍事行動,但源於二戰歷史的和平主義傳統意味著德方總體上不願採取更多行動。在海外建立一支常駐旅,對於德國聯邦國防軍而言,是戰後史無前例的舉措。
周四,本月就任總理的默茨參加了在維爾紐斯主廣場舉行的儀式,正式宣布重型作戰部隊——第45坦克旅(又稱「立陶宛旅」)的成立。該旅由約4800名軍人和200名文職人員組成,將在未來幾年逐步部署,預計到2027年達到全面作戰能力。
德國國防部稱,約400名聯邦國防軍人員組成的先遣隊已抵達立陶宛。默茨強調:「任何挑戰北約的人都必須知道,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任何威脅任何盟友的人都必須知道,整個聯盟將共同保衛北約的每一寸領土」。
5月22日,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德國總理默茨等官員參加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的北約東翼德國旅的正式成立儀式©美聯社圖片
陪同出席儀式的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盛讚立陶宛與德國的聯盟是「牢不可破的力量」。瑙塞達說:「我們將攜手確保立陶宛和德國人民永遠不會面臨最終的考驗:戰爭」。默茨與瑙塞達以及兩國防長一起檢閱了部隊,軍樂隊演奏,數百名旁觀者聚集在一起觀看了儀式。
Re: 會員Winnie Yuen 歐洲政情
—歐盟今日宣布:對從中國徵收臨時反傾銷稅
歐盟周二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硬木膠合板徵收臨時反傾銷稅。歐盟委員會表示,此次臨時稅率高達62.4%,是在過去三年硬木膠合板進口激增、損害歐洲生產商利益之後實施的。去年對中國競爭對手提起訴訟,代表歐盟森林所有者、伐木者等的格林伍德聯盟(Greenwood Consortium)表示歡迎此舉,但主張在歐盟委員會今年晚些時候作出最終決定時,「最終稅率應高於這些臨時稅率」。
盟還敦促中方解除對民用稀土磁鐵的出口管制,這導致汽車行業發出警告,稱生產線可能停產。在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上周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會晤後,北京方面於周六宣布了一項針對歐盟企業的快速許可制度。
北京方面,中國商務部周二發布了關於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反傾銷調查的延期公告。該部門稱,鑑於本案情況複雜,決定將本案的調查期限延長至2025年12月16日。此前,4月2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關於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反傾銷調查的延期公告,時間將延長至2025年7月5日。
歐盟周二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硬木膠合板徵收臨時反傾銷稅。歐盟委員會表示,此次臨時稅率高達62.4%,是在過去三年硬木膠合板進口激增、損害歐洲生產商利益之後實施的。去年對中國競爭對手提起訴訟,代表歐盟森林所有者、伐木者等的格林伍德聯盟(Greenwood Consortium)表示歡迎此舉,但主張在歐盟委員會今年晚些時候作出最終決定時,「最終稅率應高於這些臨時稅率」。
盟還敦促中方解除對民用稀土磁鐵的出口管制,這導致汽車行業發出警告,稱生產線可能停產。在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上周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會晤後,北京方面於周六宣布了一項針對歐盟企業的快速許可制度。
北京方面,中國商務部周二發布了關於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產品反傾銷調查的延期公告。該部門稱,鑑於本案情況複雜,決定將本案的調查期限延長至2025年12月16日。此前,4月2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關於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反傾銷調查的延期公告,時間將延長至2025年7月5日。
Re: 會員Winnie Yuen 歐洲政情
法國國內情報總局近日證實,境內至少有9個中國「警察站」,用來監視、恐嚇或遣返僑民,顯示北京的海外干涉手段。法媒揭露,情報單位已成功關閉機構,但中國特務仍以協會等形式存在,為公安部服務。
挑戰報(Challenges)揭露,去年11月,執政「復興黨」(Renaissance)國民議會議員樂格佩(Constance Le Grip)針對中國地下警察局在法國境內的「活動與操作現況」,向內政部提出書面詢問。
這個質問衍伸自去年中國異議人士凌華湛被遭強迫遣返,並被媒體跟拍揭露後所引起的法國輿論關注。
6月初,樂格佩終獲內政部回應,且提供法國國內情報總局(DGSI)在打擊外國干涉的行動細節。法媒則於本月3日獨家取得並刊出內容。
去年3月,多位與中國駐法大使館有直接聯繫、疑似特務人士,以歸還凌華湛被使館沒收的護照為藉口,將他帶到巴黎戴高樂機場,送他上飛往廣東的中國南方航空班機。
整個過程被挑戰報及法國電視2台(France2)「特派記者」節目直擊,兩家媒體詳細揭露中國秘密警察在法國境內的行動方式,引起法國政治人物對外國勢力的長臂干涉的擔憂。
法國國內情報總局證實,「已確認有9個在法國擁有仲介網絡的『警察站』」。這些機構主要透過便衣特務向居住在海外的中國異議人士施加壓力,或迫使僑民返回中國。
2022年9月,西班牙非政府組織「保護衛士」發布報告,列出北京在5大洲設立的秘密中國警察局。該非政府組織估計,全球此類警察局數量逾百個,其中法國「僅有」4個。
然而,法國國內情報總局拒絕以「地下警察局」一詞來稱呼這些機構,而是將其描述為 中共公安部轄下警察局在海外的「延伸」。這些站點由「聯絡員」組成,並由指定的個人或協會代表。
文件指出,這些未在法國當局註冊的單位,「提供的服務在各方面都與主權政府提供的服務類似,通常屬於雙邊合作的範圍。他們還執行一些本質上不屬於任何合作形式的行動,例如收集僑民情報、參與跨國鎮壓行動、招募人才等。」
法國內政部解釋,「這些機構的建立忠實地展現了中國政府對海外華人社群的看法,也就是這些社群成員,無論在地主國定居多久,都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管轄下,北京企圖對他們實行嚴格控制。」
內政部尤其揭露一重要訊息:在國內情報總局召見中國官員後,北京就暫停了該系統的運作。「1名中國情報部門代表和2名中國大使館外交官被國內情報總局召見,被法方要求遵守雙邊合作規範。 中共公安部也因此受到警告。」
根據挑戰報取得的資訊,國內情報總局於2023年底召見中國代表,要求關閉警察站。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22年保護衛士公布訊息時,情報總局還不太擔心。「但當他們意識到中國大使館正在背後操作這些行動時,情報單位開始感覺情節嚴重。」
今年3月情資數位媒體「情報在線」(Intelligence Online)報導,情報總局隨後成功關閉了疑似警察局的機構,但沒有驅逐北京特務。「中國官員未被正式列為不受歡迎人士。不像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約40名在法活動的俄羅斯外交官和間諜被列不受歡迎人士。」
儘管法國外交部確實向中國外交單位表達希望將這3人召回北京,但據報導,這項請求遭到中方婉拒。
參與強制遣返凌華湛的特務並非唯一為 中共公安部服務的人員,北京讓各種海外中國協會充當名副其實的「領事館」,正式委託他們協助海外中國人,但同時也讓他們擁有監控能力和施壓手段。消息人士稱,「眾所周知,這些機構會向中國富豪施壓,迫使其回國。」
中國干涉行動於去年5月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法之前與期間達高峰。北京多次在法國境內騷擾、威脅反對者以及維吾爾與西藏人士,甚至有異議人士差點遭綁架。中國監控和行動手段非常多樣,大幅增加法國情報總局的任務難度。
挑戰報指出,雖中國行動遭法方阻擋,但他們迅速調整策略。據內政部表示,地下警局已不復存在,因這些警局變得太過顯眼。但這不代表中國停止監控與施壓異議份子,顯然還有替使館或公安部服務的便衣特務。
這些特務仍負責各種警務行動,範圍從打擊某種類型的販運到監視異見人士。「在這方面,北京絕對沒打算放棄」報導寫道,對法國情報單位來說,遊戲還遠遠沒有結束。
挑戰報(Challenges)揭露,去年11月,執政「復興黨」(Renaissance)國民議會議員樂格佩(Constance Le Grip)針對中國地下警察局在法國境內的「活動與操作現況」,向內政部提出書面詢問。
這個質問衍伸自去年中國異議人士凌華湛被遭強迫遣返,並被媒體跟拍揭露後所引起的法國輿論關注。
6月初,樂格佩終獲內政部回應,且提供法國國內情報總局(DGSI)在打擊外國干涉的行動細節。法媒則於本月3日獨家取得並刊出內容。
去年3月,多位與中國駐法大使館有直接聯繫、疑似特務人士,以歸還凌華湛被使館沒收的護照為藉口,將他帶到巴黎戴高樂機場,送他上飛往廣東的中國南方航空班機。
整個過程被挑戰報及法國電視2台(France2)「特派記者」節目直擊,兩家媒體詳細揭露中國秘密警察在法國境內的行動方式,引起法國政治人物對外國勢力的長臂干涉的擔憂。
法國國內情報總局證實,「已確認有9個在法國擁有仲介網絡的『警察站』」。這些機構主要透過便衣特務向居住在海外的中國異議人士施加壓力,或迫使僑民返回中國。
2022年9月,西班牙非政府組織「保護衛士」發布報告,列出北京在5大洲設立的秘密中國警察局。該非政府組織估計,全球此類警察局數量逾百個,其中法國「僅有」4個。
然而,法國國內情報總局拒絕以「地下警察局」一詞來稱呼這些機構,而是將其描述為 中共公安部轄下警察局在海外的「延伸」。這些站點由「聯絡員」組成,並由指定的個人或協會代表。
文件指出,這些未在法國當局註冊的單位,「提供的服務在各方面都與主權政府提供的服務類似,通常屬於雙邊合作的範圍。他們還執行一些本質上不屬於任何合作形式的行動,例如收集僑民情報、參與跨國鎮壓行動、招募人才等。」
法國內政部解釋,「這些機構的建立忠實地展現了中國政府對海外華人社群的看法,也就是這些社群成員,無論在地主國定居多久,都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管轄下,北京企圖對他們實行嚴格控制。」
內政部尤其揭露一重要訊息:在國內情報總局召見中國官員後,北京就暫停了該系統的運作。「1名中國情報部門代表和2名中國大使館外交官被國內情報總局召見,被法方要求遵守雙邊合作規範。 中共公安部也因此受到警告。」
根據挑戰報取得的資訊,國內情報總局於2023年底召見中國代表,要求關閉警察站。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22年保護衛士公布訊息時,情報總局還不太擔心。「但當他們意識到中國大使館正在背後操作這些行動時,情報單位開始感覺情節嚴重。」
今年3月情資數位媒體「情報在線」(Intelligence Online)報導,情報總局隨後成功關閉了疑似警察局的機構,但沒有驅逐北京特務。「中國官員未被正式列為不受歡迎人士。不像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約40名在法活動的俄羅斯外交官和間諜被列不受歡迎人士。」
儘管法國外交部確實向中國外交單位表達希望將這3人召回北京,但據報導,這項請求遭到中方婉拒。
參與強制遣返凌華湛的特務並非唯一為 中共公安部服務的人員,北京讓各種海外中國協會充當名副其實的「領事館」,正式委託他們協助海外中國人,但同時也讓他們擁有監控能力和施壓手段。消息人士稱,「眾所周知,這些機構會向中國富豪施壓,迫使其回國。」
中國干涉行動於去年5月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法之前與期間達高峰。北京多次在法國境內騷擾、威脅反對者以及維吾爾與西藏人士,甚至有異議人士差點遭綁架。中國監控和行動手段非常多樣,大幅增加法國情報總局的任務難度。
挑戰報指出,雖中國行動遭法方阻擋,但他們迅速調整策略。據內政部表示,地下警局已不復存在,因這些警局變得太過顯眼。但這不代表中國停止監控與施壓異議份子,顯然還有替使館或公安部服務的便衣特務。
這些特務仍負責各種警務行動,範圍從打擊某種類型的販運到監視異見人士。「在這方面,北京絕對沒打算放棄」報導寫道,對法國情報單位來說,遊戲還遠遠沒有結束。
Re: 會員Winnie Yuen 歐洲政情
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須做好與俄中兩線作戰的準備
美國歐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格林克維奇(Alexus G. Grynkewich)周四在出席活動時表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聯盟必須為俄羅斯和中國可能同時在歐洲和太平洋發動戰爭做好準備,2027年可能是一個爆發點。
美國歐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格林克維奇資料圖片©網絡圖片
格林克維奇在德國威斯巴登舉行的這一軍事和防務工業領導人會議上表示,當前的形勢意味著盟國沒有多少時間來做準備。格林克維奇說道:「我們將需要一切可能的裝備、設備和彈藥,以應對這一(時間緊迫)」。
格林克維奇說,如果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灣採取行動,他可能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協調採取此類攻擊,從而引發一場全球衝突。格林克維奇續稱:「在我看來,這意味著這兩件事可能同時發生」。
格林克維奇是在美國歐洲與非洲陸軍司令部主辦的會議上發表上述言論的。會上,軍事和工業界的領導人尋求在北約32國聯盟內提高武器產量的方法。
本月初就任美國歐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的格林克維奇還表示,北約正努力將更多「愛國者」防空系統運往烏克蘭。格林克維奇說:「我不會向俄羅斯人或任何其他人透露我們轉移武器的具體數量或時間,但我要說的是,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
格林克維奇表示,未來幾天他還將與北約軍事領導人會面,探討加強對烏支持的其他途徑,特別是在防空領域。格林克維奇指出:「我們將儘快採取行動」。
川普總統上周表示,美國將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並由其盟國承擔這些系統的費用。此前,北約正推動向烏克蘭部署更多防空系統。
在活動期間,格林克維奇和美國歐洲與非洲陸軍司令多納休(Christopher Donahue)強調了軍方與工業界更緊密合作的必要性,及企業加快系統開發速度的必要性。與會領導人還告誡不要將俄羅斯和中國構成的威脅視為單獨的挑戰,他們認為威懾需要採取全球性方針。
格林克維奇表示:「在我看來,不能把這些威脅看作是獨立的挑戰。我們必須思考所有這些威脅是如何在相互協調的」。
格林克維奇說,他的另一個工作重點是確保北約盟國履行最近作出的承諾,將國防開支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並確保這些增加的投資用於正確的軍事優先事項。
格林克維奇談到:「時間至關重要,我打算繼續強調這一點,並讓大家知道我們必須行動起來,而且必須迅速行動起來」。
美國歐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格林克維奇(Alexus G. Grynkewich)周四在出席活動時表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聯盟必須為俄羅斯和中國可能同時在歐洲和太平洋發動戰爭做好準備,2027年可能是一個爆發點。
美國歐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格林克維奇資料圖片©網絡圖片
格林克維奇在德國威斯巴登舉行的這一軍事和防務工業領導人會議上表示,當前的形勢意味著盟國沒有多少時間來做準備。格林克維奇說道:「我們將需要一切可能的裝備、設備和彈藥,以應對這一(時間緊迫)」。
格林克維奇說,如果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灣採取行動,他可能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協調採取此類攻擊,從而引發一場全球衝突。格林克維奇續稱:「在我看來,這意味著這兩件事可能同時發生」。
格林克維奇是在美國歐洲與非洲陸軍司令部主辦的會議上發表上述言論的。會上,軍事和工業界的領導人尋求在北約32國聯盟內提高武器產量的方法。
本月初就任美國歐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的格林克維奇還表示,北約正努力將更多「愛國者」防空系統運往烏克蘭。格林克維奇說:「我不會向俄羅斯人或任何其他人透露我們轉移武器的具體數量或時間,但我要說的是,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
格林克維奇表示,未來幾天他還將與北約軍事領導人會面,探討加強對烏支持的其他途徑,特別是在防空領域。格林克維奇指出:「我們將儘快採取行動」。
川普總統上周表示,美國將通過北約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並由其盟國承擔這些系統的費用。此前,北約正推動向烏克蘭部署更多防空系統。
在活動期間,格林克維奇和美國歐洲與非洲陸軍司令多納休(Christopher Donahue)強調了軍方與工業界更緊密合作的必要性,及企業加快系統開發速度的必要性。與會領導人還告誡不要將俄羅斯和中國構成的威脅視為單獨的挑戰,他們認為威懾需要採取全球性方針。
格林克維奇表示:「在我看來,不能把這些威脅看作是獨立的挑戰。我們必須思考所有這些威脅是如何在相互協調的」。
格林克維奇說,他的另一個工作重點是確保北約盟國履行最近作出的承諾,將國防開支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並確保這些增加的投資用於正確的軍事優先事項。
格林克維奇談到:「時間至關重要,我打算繼續強調這一點,並讓大家知道我們必須行動起來,而且必須迅速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