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準備同中國開戰,中國只剩下兩條路
Posted: Mon May 18, 2015 10:04 pm
美國準備同中國開戰,中國只剩下兩條路
2015-5-18 11:5
發佈者:劉偉
摘要: 在對外關係上,的確有兩條不同的戰略路線之爭,而且這種鬥爭將始終貫穿在整個復興崛起的過程中,這一點足以發人深省了 ...
美國是不是在準備同中國的戰爭?這是中美關係中不容回避的話題,任何人對此都必須做出是與否的判斷。美國及美國率領下的“國際社會”對此予以堅決的否認,他們聲稱,中國正在謀求霸主地位,挑戰國際秩序,擴張領土、威脅鄰國,威脅美國。
為了捍衛和平與自由,所以美國不得不加緊進行戰爭準備。他們宣稱,是中國威脅美國而不是美國威脅中國,美國所有的戰爭準備都是被迫的,實逼無奈的。總之,就像當年伊拉克嚴重威脅美國,阿富汗嚴重挑戰美國一樣。
面對如今的中國威脅,不是美國準備發動戰爭,而是美國準備戰爭防禦,只不過美國對中國畢竟高看了一眼,美國的防禦首先將在中國沿海進行。而不是像當在那樣,直接在伊拉克、阿富汗的國土上進行而已。
中國的普世信奉者高舉雙手又加上雙腳贊成美國的說辭。
他們認為,像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其發展壯大本身就是對“國際社會”的威脅,因此這些人激烈反對中國建造航空母艦,激勵反對中國發展包括航太科技在內的一切高科技技術。
他們堅持認為,如果美國能在軍事佔領中國,對此只能視作是一種解放,可當做是中國走向國際化、一體化的機遇。所以,他們高喊“帶路”的口號,爭做“帶路黨”。
深受西方思想影響,某種程度上就是那個價值體系哺育起來的一些“專家”、“學者”也不認為美國準備同中國打仗,他們通過研究領會西方各種著作,通過與美國與西方同行深入交流溝通,然後得出結論說,現如今美國對中國之所以採取這般嚴厲態度和一系列敵對的行為。
主要源於對中國迅速崛起的“不適應”,並由此而出現了各種“焦躁”、“ 不安”的症狀,此外,美國政界個別人依然抱著冷戰思維,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而有的時候,美國之所以對中國採取強硬姿態,其實只不過是內政的需要,等等。
他們堅定地認為,現如今中美兩國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誰也承受不起彼此衝突帶來的損失”,就像一對夫妻,雖然經常吵鬧,但不能離婚,云云。所以,他們認定美國不會準備對中國作戰,這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中國一些杞人憂天式的老百姓則認定美國正在積極籌畫和準備同中國作戰,而且各種準備目前已相當到位相當足備,理由有三:
其一,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美國就一直準備同中國打一場世界大戰,並制訂有具體的戰爭計畫,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其著名的代表作是“兩個半戰爭”學說,這是歷史經驗;
其二,美國已經明確宣佈要介入臺灣海峽事務,聲稱不允許任何一方武力改變兩岸現狀;宣佈要協助日本共同防守釣魚島;表示要介入南海地區的爭端。
所有這些戰略性的宣示都不是大話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決心,任何人都不會對美國的決心有所懷疑,這一點,其突出的表達就是針對中國“反介入”的美國“介入”戰略,這是現實事實;
其三,美國已經鎖定中國,以中國為目標重返亞洲,集中主要戰略資源與軍事工具於亞太地區,以實現所謂的“戰略再平衡”,假想敵就是中國,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其著名的代表作就是“空海一體戰”,為中國所量身定做,這是當今世界基本的戰略態勢。
通過對比上述各種觀點可以發現,堅持認為中美兩國之間關係只會越來越好,不可能發生衝突,更不可能發生戰爭的看法,只是少數一些人所心存的僥倖與幻想。現在,隨著中美關係惡性的一面越來越嚴酷地擺在世人面前,認為中美兩國之間爆發軍事衝突幾率日益增長的人越來越多了。
對此,甚至連中國的普世擁躉與親美主義者都已經不再躲閃否認,也就是說,照此趨勢,中美之間很可能要打上一仗,這是越來越明顯的趨勢。美國方面的準備已經有目共睹,而中國應該怎麼辦,應該做什麼呢?
答案無非是兩個:一曰準備迎戰,二曰趕緊投降。
主張中國準備迎戰的人當然要據此提出一系列意見與建議,諸如繼續壯大國家經濟與戰略實力,加大重要戰略物質的儲備,盡最大的努力爭取戰略外援,結成最廣泛的和平反霸統一戰線,等等。其實,只要小學能夠畢業,甚至還沒有畢業,大概也都能夠提出若干條有益的建議。
而主張投降的那些人則認定抵抗必亡,這種新時代的抵抗必亡論與當年的抗戰必亡論如出一轍,他們為此還捏造出一種理論,說什麼老百姓在誰的統治下不重要,國土歸誰佔領也不重要,只要經濟發展上去了生活好就行。
譬如當年中國甲午戰敗,把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在日本統治下,經濟發展水準很高,這就足夠了,這足以證明當初割讓臺灣是完全正確的,非常及時的。基於這種論調,這些人主張現如今的中國應該向美國全面投降。
所謂全面投降,大致上有兩層含義,一是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全面美國化,用美國的標準、美國的尺度對中國來一番徹底的改造;
二是不能等到美國的炸彈扔過來再投降,那已經晚了,而應該現在就開始投降的進程,越早投降越好,要做到一切按照美國說的辦,一切聽從美國的意見辦,只有這樣,中國才能融入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社會”,在美國所領導下的世界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可以說,對美“和”與“戰”的問題是當代中國對外戰略的核心問題,所有一切對外政策無不圍繞這個問題而展開,所有一切具體舉措行動,無不直接或間接地服務、服從於這個問題。
同樣,當代中國思想意識形態領域一個重大爭論焦點也是對美的“和”與“戰”問題。一切愛國者與民族主義者理所當然地堅持“爭取和,準備打”的立場,而所有右翼普世價值及親美主義者則跳腳罵娘地要“爭取和,準備降”。
因此,表面上看,在爭取“和”這一點上“左”“右”似乎有了一個共同點,但其實不然,因為各自的立足點截然不同,一個立足於“打”,一個立足於“降”,因而永遠也沒有達成一致、取得共識的可能。
這一現象揭示了當代中國的一個現實,即當代中國是不是有兩條路線之爭在所不論,但在對外關係上,的確有兩條不同的戰略路線之爭,而且這種鬥爭將始終貫穿在整個復興崛起的過程中,這一點足以發人深省了。
美國“南海巡航”藏有巨大陰謀
每逢南海島礁主權遭到挑釁和侵犯,總是能聽到中國言辭雷同的“抗議”,總是宣導相同的“一貫立場”。說“九段線”內的島礁主權是你的,是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可是有幾個國家承認呢?所以,靠嘴說一百遍,不如行動上來一次維權有效。
怎麼證明是你的主權呢?就要拿出勇氣來證明南海是在你的管控之下,你才有不可侵犯的威嚴,才能讓別人承認。
過去由於“多種原因”我們失去了對南海控制,這是歷史的責任,民族的悲哀。
而今,歷史又給我們送來一個天賜良機,就看我們願不願意抓住這個機遇,借助菲律賓在南海的倡狂,一舉奪回原本屬於中國島礁,徹底打亂美國戰略佈局,用局部的戰爭來制止戰爭,這是中國唯一的出路。
否則,南海危在旦夕,“九段線”將不復存在了。
要知道美國“重返亞洲”和“亞洲再平衡”,開始都是建立在“借力”之上的。
可是隨著形勢的不同,美國的陰謀也展現出來,暴露出美國的真實意圖和目的。可以說制裁俄羅斯都能放棄,唯有圍堵中國美國是至死不渝的。中國就是再給美國更多投資,再大的貿易基數,美國也不會動搖遏制中國這個戰略目的。
現在美國用經濟手段已經不能遏制住中國的發展崛起了。“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銀行”等經濟手段出臺,已經終結了美國的發展之路,中國的巨大發展動力,直接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
形成了中美的霸權紛爭,領導權的爭奪。中國在用自己的標準為全球經濟發展制定規矩。中國的這種經濟崛起來勢迅速,效力極高,是美國不可接受的。美國可以搗毀日元,可以打壓歐元,唯有人民幣是美國不可逾越的障礙。
既要用又捨不得丟。特別是在美國遭到金融危機後,美國就想選擇一種方式既能用上中國的錢,又能用上中國的廉價商品,還能遏制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為此,“重返亞洲”對中國採取了遏制“三部曲”。
一、用“代理人攪局”的方式,坐享其成漁翁得利:
首先,將日菲奧越等國拉進來,擺出一幅與中國群毆的辦法借刀殺人,試圖培植美國指揮下的“傀儡”。
試圖用島嶼之爭,航行自由來挑戰中國的主權底線,形成一個“反中聯盟”。擠壓中國的發展空間,圍繞中國周邊惹事生非,動搖中國的各項戰略佈局的實施。
以“動亂可控”的老套子逼迫中國就範,阻止中國的大國崛起,經濟發展的優勢。
美國不惜犧牲“代理人”的國家利益與中國對決。美國想不費一兵一卒就能達到目的,讓這些國家用生存命脈與中國進行一場“賭博”。
可是,這些“代理人”都不是中國的對手,很快的都敗下陣來。讓美國心寒氣短,他們也完成不了美國佈置的作業。
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基數太大,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專案太多,他們經不起這種“誘惑”。越南是第一個敗下陣來,澳洲和菲律賓都加入中國主導了“亞投行”。一時間事態有所收斂,力度有些緩和。這種結果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為此,美國就主動地示範,以航行自由為名“巡航南海”,在不斷打氣豎威,想再次燃起周邊國家對南海的重視,以“既得利益”繼續與中國較量。
並且,五角大樓聲稱“要到中國12海裡巡視”,足以看出美國賊心不死。也暴露出美國的急躁心理,破釜沉舟的心態,急於求成的心情,
從現實的政治利益而言:一方面美國政府同中國談“合作共贏”,另一方面美軍不斷挑釁圍堵,不斷地舉起大棒。兩者在唱“雙簧”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不要只看到中美貿易總量,不要只看到兩國經濟的依賴程度。
我們要看到兩國政治上的搏殺,在經濟貿易上相互利用。對中國來說:現在有經濟下行壓力,有就業的困惑,有保7基數上的難題。美國看到了這一點,正好利用中國高舉免戰牌,力圖求和共贏的原則,把重點放在經濟發展上這一特性。
重啟了“攪局行動”,但是,這只是美國的最低戰略訴求,真正地陰謀還沒有表現出來。需要我們用更深層次剖析美國的戰略意圖,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美國試圖採用“釣魚島模式”,複製既得利益:
在中日“釣魚島之爭”中。美國給日本鬆綁,達到了日本的所求,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可謂占盡了優勢,不但經濟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還把釣魚島收回國有,而且還修改了《憲法》、修改了武器出口三原則、集體自衛權等“好處”。
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除了很少在12海裡內的幾次巡航外,就是劃定沒有得到承認的“基線”。可以說中國在東海釣魚島問題上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和優勢。
也可以講:在美國宣佈“釣魚島問題上不持立場”之時,中國已經失去了戰機,錯過了一舉奪回釣魚島主權的機會。
為此,才有了日本後來的得寸進尺,才有了美國“釣魚島使用與美日安保條約”出現。這也說明:美國從一開始的“試探”,到最後的“攤牌”。每一步中國都受到了美國“算計”。而中國仍然保持著“冷靜”態度,還在維護著嘴強牙硬的妥協本性。
現在美國又故伎重演,表面上依然講“在南海問題上不持立場”,而派軍艦“巡視南海”,“不能改變現狀”等都是站在菲律賓立場上,夥同日菲越挑戰戰略紅線,用偏袒的手段干涉中國內政。
而今,美國正在用明顯“試探”表現,又聲稱“聯合日菲奧繼續巡航”,“要到12裡內巡視”等。都說明美國在南海耍心眼,又要有“大動作”和“大陰謀”。如果中國連這個都感覺不到就太蠢了。
原因是:美國已經掌握了中國在南海的“沒有底線”的態度,知道中國只會“抗議”,為了經濟發展不會真的動手的“忍讓”,不會主動的放棄“美國大單”這個蛋糕。
所以,美國才會有理直氣壯的行動,美國賭中國不敢任何軍事行動,賭中國為了經濟發展不敢得罪美國,賭中美為了合作共贏可以丟下主權紅線。這就是美國敢於挑戰的原因。
有人講:美國“南海巡航”不能動搖中國在南海主權上的堅持。我說:沒有什麼事美國不敢做的,不要低估美國的智商。美國每天都在盯著南海,沒有一天不想得到南海,沒有一天不瞄上遏制中國。自“重返亞洲”以來這種戰略佈局就開始了。
我們還可以發現:凡是有國際會議,重大事件發生前期,美國都會在南海搞起大小不等的事端。看似美國頭腦簡單,實際上美國在用國際輿論搶佔先機,在為後期的動作做著鋪墊和具體的準備,甚至是在向中國索要籌碼。
菲律賓的國防部長到“中業島”就是一個信號,他們可以借美國勢力而保住“既得利益”,維持住搶佔的島礁的主權,能佔有哪裡的資源。
隨著日本澳洲的加入這種潛在的壓力會逐步提高,也會誤導南海利益相關的國家,效仿菲律賓成為狐假虎威的幫兇,越南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對手。
美國在用行動告訴他們:由美軍在中國不敢把你們怎麼樣。如果“海洋法仲裁”在美國的干預下宣佈了一個不符合中國利益的結果,那就是南海的悲哀。儘管中國極力地在維持南海的穩定,打造著南海的“行為準則”。
但是,在美國眼裡根本就不需要南海的穩定,美國的目的就是把南海的搞亂,動盪。用“動亂可控”的方式將中國的主權國際化,力圖在美國的主導下處理南海爭端,讓中國服從美國霸權的管控。這樣美國就可以拿南海問題作為交換條件。
現在美國能夠唆使菲日澳參與到南海的巡航中,下次他們就會把軍演地點搬到“南海腹地”進行。目的是要向中國示威,證明南海有美國利益的存在。中國如果不動真格的,只怕這種挑釁將伴隨中國崛起,而影響到中國戰略佈局。
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中國勢必要干預,形成對持的態勢,而中國面對是他們聯軍的騷擾。反而他們還理直氣壯地我們中國違背國際法,影響南海的航行自由。
如果中國任其發展,就等於拱手放棄了“九段線”的主權利益。這是中國絕對不能答應的,那麼中國又能怎麼樣呢?還能喊的出與美國的“管控分歧”和“合作共贏”嗎?
三、美國“直接進入南海”,給中國插上一把利劍:
當美國的各種手段都用盡後,就該顯示真正陰謀的時候了。讓菲日奧出頭只是美國的虛晃一槍,美國壓根就是把它們當“搶使”,根本沒有把他們的利益放在眼裡,美國是在利用菲律賓,作為介入南海的說辭和“跳板”。
而實際上真想進入南海的是美國自己。美國實際上是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代理人攪局”掩飾著自己的私欲,掩飾著不可告人的陰謀。
這裡有人會說:不會,難道美軍不怕與中國發生衝突嗎?原因很簡單:美國需要在南海有自己的“基地”,美國需要這樣的結果。
而且只要動用一隻艦船,一個需要“臨時船塢維修”就可以突破中國的防線,登陸到菲律賓所占島礁上,這樣美軍就可以從容地地在島礁上駐防,建立起“軍事基地”,這樣中國再也趕不走美國了。你問美國人為什麼不走,他們還會告訴你:是受菲律賓邀請而來誰說都沒用。
想想在中國的主權範圍內,如果有一個“美軍基地”存在的狀況。如果中國這次再誤判,必將導致不可挽回整個南海的主權利益。“九段線”還有意義嗎?
美國這樣由淺入深,步步嵌入到南海之中,楔入一顆“釘子”,一把利劍插入中國的家門口,這比“島鏈封鎖”更直接,對中國的威脅更大。是否有人看到這種危險的存在了呢?
這樣美國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奪得與中國博弈的主動權,特別是給南海的越南等國也會帶來連鎖反應,勢必向美國靠攏,尋求美國保護,為了維持“既得利益”而與中國翻臉,形成一個群搶中國島嶼的局面。這會讓中國四面楚歌,回天乏術了。
中國如今再談“合作同贏”,在反復強調“自古以來”還有什麼用。等到美國登上南海島礁上之後,看那些高喊“大國關係”的人們還怎麼說,還怎麼“喊”。
有人還會說:就是美軍在島礁上建立軍事基地是不合法的,那是中國的主權範圍。
我說不要再抱幻想了,美國什麼是不能做,不敢做呀?真到了那一天難道中國有勇氣,發起一場保衛主權“奪島戰爭”嗎?
現在不把美國的這一勢頭壓下去,顯而易見結果是肯定。到時候中國就會處處被動,永遠也擺脫不了美國的訛詐,永遠也要受到美國的捆綁。美國現在需要的是:把南海變成他的“內海”,變成自己的後院。
如果現在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怕明白過來就完了。中國人不要太自信,也太天真了好嗎?
當美國的國旗真的插在南海島礁的時候,誰能有辦法將美國“請出去”,“談出去”?中國現在不能打,到時候就是想打也都沒有機會了。不能聽一些專家胡謅,說什麼:在家門口打仗,我們誰都不怕。
可以講這些話的專家有膽量,就是不當家,過過嘴癮罷了。這只能說是一種政治“態度和需要”,而非實際的行動,美國是不會給中國留面子的,更不說“新型大國關係”情面了。讓美國人講信用,講原則那是不可能的。
很快美國又要換總統了,總拿中國說事是美國的一貫立場。下任總統要比奧巴馬更壞,“遏制中國”也許來的更猛。美國表面說一套,實際上從內心裡希望中國保持“克制”,希望中國失去這些戰略的“良機”。
作為中國人不能只知道發展經濟,要始終注意潛在的風險和危機,要意識到美國可以將中國多年來的經濟發展化作煙雲,化作噩夢。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中國現在就面臨著戰與和的問題,面臨著國家存亡的考驗,每個中國人都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態度。
美國這樣做的目的:
一是可以長期的管控中國,長期地給中國形成試壓;
二是監視中國軍事行動,堵死中國的出海口;三是始終的掌握中國的經濟命脈,切斷中國的海上通道;四是拿這個為籌碼要脅中國,限制中國的發展速度。就這幾條就夠中國受得了,不要說美國艦船飛機圍繞南海整天轉悠了。
四、搶佔先機儘早斬斷美國涉足南海主權的企圖:
面對美國醜陋的野心,面對美國暗藏的殺機。中國只有一種方法可以應對美國佔據南海,防止悲劇的發生——先行奪回中業島。
理由很簡單:放任美國的行動不管,勢必讓美國繼續地得寸進尺,勢必給南海增加變數,勢必給中國增加維護南海穩定的成本。把菲律賓的囂張氣焰打下去,有利於南海主權的長遠發展,長治久安。先手拿下“中業島”不給美國搶佔中國主權留下隱患和機會。
按照中國軍力拿下“中業島”有十足的把握,而且能夠在短時間內完勝。不等美軍反應過來,局部的戰鬥就可以結束了。關鍵是能不能打,後果的問題。也就是主張“和”與主張“打”的國內兩大陣營的對決問題。
1、不能讓“釣魚島爭端”重演,“以和為貴”不能感動美國:
按照美國現在的說法是;“美國不介入南海的領土主權的紛爭”,“只是為了維護南海的航行自由安全為目的”,“維持現狀”。菲律賓只是一顆棋子,一個犧牲品,完全被美國忽悠了,公然挑戰中國的主權原則,損傷中國的主權利益,踐踏了中國的核心利益。
克裡來華與中國外長王毅的交談中,就包含著美國“協防菲律賓”,佔據“中業島”的訴求,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充分暴露無遺。
一旦美國的條件,美國強行登陸南海島礁,那是必然結果。
中國不能對美國抱有僥倖心理,不能憐憫菲律賓,更不能懼怕美國。現在如果不下手,恐怕等到美國宣佈“南海島礁也是美菲安保條約”那就晚了,等到美國占了島礁建立起“美國軍基地”那就更沒戲了。中國絕對不能再失去先機,受制與美國的時代不能再出現了。
從另一個角度審視美國,現在做的就是一種“試探”,看中國的反應。別看美國來勢匆匆,其實他們沒有一點底氣。
美國連續打了幾場戰爭,耗盡了資財,而且,戰爭使美國所到之處一片狼藉,民不聊生。無論是已經新掌權的和被趕下臺的國家,都在述說著美國的無賴。美國從戰爭中也學會了節約戰爭成本,“利比亞模式”就凸顯美國在利用“借力打力”這種形式。
現在在美國捉襟見肘的經濟面前,美國對南海也想在開始階段炮製一種“代理人的戰爭”,而今美國主動更加深入的介入南海的爭端,直搗中國的命脈。美國的立足點就是瞄準了“中業島”。因為,只有那裡能夠派上用場,能夠容納“美軍基地”所具備的基本條件。
2、美國承受不起與中國開戰的“代價”:
對於中國而言:拿下“中業島”就好比切斷了菲律賓的觸角,斬斷了菲律賓的根基,給美國企圖一迎頭痛擊,徹底打亂美國的部署。
對於菲律賓所占其它島礁可以暫時不動,等到中國常駐後那些小島不攻自破,中國軍隊要以速戰速決的閃電戰解決“中業島”。不給美國留下任何緩衝的在機會。理由還不好找嗎?
拿下“中業島”美國會幹什麼?當然是“抗議了”,當然是尋求“國際制裁”了。中國只是回復一個“與任何國家無關,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主權”。看那美國能怎麼辦?把這個“皮球”踢回給美國。
按照美國的軍事實力與中國爭一個島礁是能取勝的,可是美國願意為它國做出這樣的犧牲嗎?美國國會能批准嗎?美國的民眾能答應嗎?
再說;美國還沒有聲稱“島礁屬於菲律賓的主權範圍”,協防菲律賓沒有這個義務。即使想協防只怕沒有這個經濟能力吧?因為,這是同中國開戰,做為一個大國,一個有核國家,美國做好為一個小國拼命的準備了嗎?
一旦中國奪島戰役開始,美國軍人最多派飛機到那裡看一下,不敢輕易地介入戰爭的漩渦,也不敢出手參戰。
一個警告性射擊美國比誰都跑得快。而對於菲律賓來說,自己釀成的苦果,只能自己吃下,“青丹只有自己拉了”,依靠美國是救不了菲律賓的。
打了不管是美國專利,亂了不問是美國的特長。這也證明了跟隨美國沒有好結果的諺語,會極大打擊美國的霸權主義和世界員警的身份。對中國立威有利,對中國今後成為強國身份的確立有益。
有人會為中國的海上通道擔憂,這是一把雙刃劍。
美國能夠做到這一點,阻斷中國的海上通道,就等於阻斷了世界的經濟命脈,也阻斷了美國的經濟發展趨勢。現實中對中國無論採取哪種措施都能影響到全球經濟發展。
中國可以借放緩經濟之時,打一場局部的戰爭。而美國絕對不會因此甘願清貧,就美國選舉制度而言,任何一個美國人都不想陷入這場與中國的戰爭中。讓美國大兵參與到同中國的戰爭中,不是瘋了,就是傻了。
如果真的敢參戰,美國的基地都在二炮的飽和攻擊之下,美國不一定能占得優勢,美國也不敢嘗試死亡的基數。必要時可以反封鎖,切斷日本的海上通道和美中貿易。
3、美國不會打一場沒有勝算戰爭:
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戰爭是為了獲取利益。而與中國開戰首先美國要考慮的能否得到利益?石油中國沒有,經濟中國不比美國少,赤字不比美國多。“捉襟見肘”的美國經濟,怎麼同中國開戰?而且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
按照美國的實力可以在短期內占的優勢,而要奪取全面勝利,那就困難重重了。中國不是小國可以隨意地顛覆,任意的擺佈。
起碼中國的大陸美國說什麼也不敢來,美國更不會跟中國玩不起人民戰爭。也不敢用導彈攻擊大陸,這是中國的底線,也是中國的原則。局部的戰爭中國可以同你打,要是傷及本土,那性質就變了,中國可以讓幾千公里之內的美軍基地變成“無人區”。
美國所有的亞洲“基地”,瞬間也會被中國打爛打殘的,難道美國就不知道嗎?這裡再用“在家門口打仗我們誰都不怕”就比較恰當了。
美國同小國打仗有利可圖,要麼是戰爭賠償,要麼是石油兌現,總能找到利益的回報。可是與中國作戰一點也得不到,一場仗打下了,只怕美元就要成廢紙了。
有人會說:美國是武器出口大國,軍事強國不假。可是美國輸出武器是需要人來購買的,不是白送的。菲律賓買得起嗎?美國用自己的錢購買武器,同中國開戰有那麼資金嗎?打得起嗎?
中國主動地出擊,關鍵是徹底動搖美國的霸權地位。通過局部的戰爭,證明美國無恥和無賴,不敢與中國開戰就是放棄同盟國的主導地位,言而無信讓各國對美國失去信任,也讓全世界都看到欺軟怕硬的嘴臉。
也能顯示中國豎威,不吃美國這一套。對於中國崛起有益無害,充滿自信。
中國敢動菲律賓就是“打狗給主人看”,就是讓人們明白充當“馬前卒”的下場,要菲律賓知道“小國”不能在大國的縫隙間生存的道理,狐假虎威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也是中國在向南海的其它國家告知,在南海主權問題上與中國爭奪是沒有意義的,中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敲山震虎。
也順便告訴美國人——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什麼?以後不要亂來。
4、等待菲律賓犯下愚蠢錯誤,為中國提供開戰的“理由”:
菲律賓終歸是個不成熟的小國,一定根據美國的授意,再次犯下低級的錯誤,無論是抓扣漁民,還是強行執法,都會觸及到中國利益。
特別是有官員上島都是越過中紅線的事端,狗改不來吃屎的壞毛病,一定會繼續狂妄地自負,犯下同樣的錯誤。這些都是中國需要的機會和藉口,也是一舉奪回島礁的理由。只要他敢就範,必將落入中國的圈套。
一旦有機會,中國就按事先準備好的預案,不動聲色地對菲律賓採取突然攻擊,在最短時間裡取得戰役的勝利,不給菲律賓留有任何喘息的機會,不給美軍留有任何支援的可能,在強大的軍力支援下一舉取勝。如遇反抗可格殺勿論。
這場戰役貴在速度,而且要快速地打掃戰場,遇到美軍救援應果斷地警告還擊。將“俘虜”及島上全部人員送至三沙市處理等候遣返。後續部隊隨既上島部署必要的雷達以及必須的防禦設施,鞏固陣地。
美軍不傻,最多到哪裡看看而已。因為那裡不但有中國艦船,還有中國潛艇和中國的海軍陸戰隊員。只要美軍飛機和艦船敢開第一槍,那就等於有來無回。12海裡就是軍事禁區,冒險就等於自殺。
別看美軍張牙舞爪的到處逞強,遇到中國軍隊還不一定會變啥樣呢?
美國從來沒有“為他人而戰的先例”,也珍惜大兵的生死。菲律賓沒有任何反擊的能力,軍力不值得考慮,唯一能做的就是極力挽回面子,抗議中國而已。這裡還有告訴“癟三”說兩句嗎?看他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
一旦中國的這次戰役成功,顯示出實力之後。中美格局將發生巨變,大國形象也會發生變異,等於是在給美國一個教訓,會讓美國威信掃地。
就怕美國就連幫兇都找不到,誰敢有意挑戰中國的地位,事後必然遭到中國的報復,中國切好的“蛋糕”會讓他們難以嘗到,拒絕投資“合作共贏”,就是一種無形的能量。
各國也會掂量著中國的分量,從利益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行為。如果美國採取經濟制裁,打壓中國在美投資和黃金儲備的話,中國也完全可以制裁美國在華的投資, 收回國有以示抗議。這種事態的形成對美國是種經濟失信的表現,這會讓對美國的信譽產生質疑,還有哪個國家敢把錢存到美國呢?
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是當今各國的共識,各國不會為一個菲律賓同中國翻臉的。最多是迎合一下美國的主張,討得美國的歡心就算了。
除非是日本會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因為日本也擔心自己的命運,擔心自己會和菲律賓同樣的下場,會在菲律賓問題上和美國保持一致。美國可以說再也找不到這樣鐵杆了。
如果有必要拉上日本一起打豈不是更好。
2015-5-18 11:5
發佈者:劉偉
摘要: 在對外關係上,的確有兩條不同的戰略路線之爭,而且這種鬥爭將始終貫穿在整個復興崛起的過程中,這一點足以發人深省了 ...
美國是不是在準備同中國的戰爭?這是中美關係中不容回避的話題,任何人對此都必須做出是與否的判斷。美國及美國率領下的“國際社會”對此予以堅決的否認,他們聲稱,中國正在謀求霸主地位,挑戰國際秩序,擴張領土、威脅鄰國,威脅美國。
為了捍衛和平與自由,所以美國不得不加緊進行戰爭準備。他們宣稱,是中國威脅美國而不是美國威脅中國,美國所有的戰爭準備都是被迫的,實逼無奈的。總之,就像當年伊拉克嚴重威脅美國,阿富汗嚴重挑戰美國一樣。
面對如今的中國威脅,不是美國準備發動戰爭,而是美國準備戰爭防禦,只不過美國對中國畢竟高看了一眼,美國的防禦首先將在中國沿海進行。而不是像當在那樣,直接在伊拉克、阿富汗的國土上進行而已。
中國的普世信奉者高舉雙手又加上雙腳贊成美國的說辭。
他們認為,像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其發展壯大本身就是對“國際社會”的威脅,因此這些人激烈反對中國建造航空母艦,激勵反對中國發展包括航太科技在內的一切高科技技術。
他們堅持認為,如果美國能在軍事佔領中國,對此只能視作是一種解放,可當做是中國走向國際化、一體化的機遇。所以,他們高喊“帶路”的口號,爭做“帶路黨”。
深受西方思想影響,某種程度上就是那個價值體系哺育起來的一些“專家”、“學者”也不認為美國準備同中國打仗,他們通過研究領會西方各種著作,通過與美國與西方同行深入交流溝通,然後得出結論說,現如今美國對中國之所以採取這般嚴厲態度和一系列敵對的行為。
主要源於對中國迅速崛起的“不適應”,並由此而出現了各種“焦躁”、“ 不安”的症狀,此外,美國政界個別人依然抱著冷戰思維,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而有的時候,美國之所以對中國採取強硬姿態,其實只不過是內政的需要,等等。
他們堅定地認為,現如今中美兩國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誰也承受不起彼此衝突帶來的損失”,就像一對夫妻,雖然經常吵鬧,但不能離婚,云云。所以,他們認定美國不會準備對中國作戰,這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中國一些杞人憂天式的老百姓則認定美國正在積極籌畫和準備同中國作戰,而且各種準備目前已相當到位相當足備,理由有三:
其一,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美國就一直準備同中國打一場世界大戰,並制訂有具體的戰爭計畫,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其著名的代表作是“兩個半戰爭”學說,這是歷史經驗;
其二,美國已經明確宣佈要介入臺灣海峽事務,聲稱不允許任何一方武力改變兩岸現狀;宣佈要協助日本共同防守釣魚島;表示要介入南海地區的爭端。
所有這些戰略性的宣示都不是大話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決心,任何人都不會對美國的決心有所懷疑,這一點,其突出的表達就是針對中國“反介入”的美國“介入”戰略,這是現實事實;
其三,美國已經鎖定中國,以中國為目標重返亞洲,集中主要戰略資源與軍事工具於亞太地區,以實現所謂的“戰略再平衡”,假想敵就是中國,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其著名的代表作就是“空海一體戰”,為中國所量身定做,這是當今世界基本的戰略態勢。
通過對比上述各種觀點可以發現,堅持認為中美兩國之間關係只會越來越好,不可能發生衝突,更不可能發生戰爭的看法,只是少數一些人所心存的僥倖與幻想。現在,隨著中美關係惡性的一面越來越嚴酷地擺在世人面前,認為中美兩國之間爆發軍事衝突幾率日益增長的人越來越多了。
對此,甚至連中國的普世擁躉與親美主義者都已經不再躲閃否認,也就是說,照此趨勢,中美之間很可能要打上一仗,這是越來越明顯的趨勢。美國方面的準備已經有目共睹,而中國應該怎麼辦,應該做什麼呢?
答案無非是兩個:一曰準備迎戰,二曰趕緊投降。
主張中國準備迎戰的人當然要據此提出一系列意見與建議,諸如繼續壯大國家經濟與戰略實力,加大重要戰略物質的儲備,盡最大的努力爭取戰略外援,結成最廣泛的和平反霸統一戰線,等等。其實,只要小學能夠畢業,甚至還沒有畢業,大概也都能夠提出若干條有益的建議。
而主張投降的那些人則認定抵抗必亡,這種新時代的抵抗必亡論與當年的抗戰必亡論如出一轍,他們為此還捏造出一種理論,說什麼老百姓在誰的統治下不重要,國土歸誰佔領也不重要,只要經濟發展上去了生活好就行。
譬如當年中國甲午戰敗,把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在日本統治下,經濟發展水準很高,這就足夠了,這足以證明當初割讓臺灣是完全正確的,非常及時的。基於這種論調,這些人主張現如今的中國應該向美國全面投降。
所謂全面投降,大致上有兩層含義,一是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全面美國化,用美國的標準、美國的尺度對中國來一番徹底的改造;
二是不能等到美國的炸彈扔過來再投降,那已經晚了,而應該現在就開始投降的進程,越早投降越好,要做到一切按照美國說的辦,一切聽從美國的意見辦,只有這樣,中國才能融入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社會”,在美國所領導下的世界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可以說,對美“和”與“戰”的問題是當代中國對外戰略的核心問題,所有一切對外政策無不圍繞這個問題而展開,所有一切具體舉措行動,無不直接或間接地服務、服從於這個問題。
同樣,當代中國思想意識形態領域一個重大爭論焦點也是對美的“和”與“戰”問題。一切愛國者與民族主義者理所當然地堅持“爭取和,準備打”的立場,而所有右翼普世價值及親美主義者則跳腳罵娘地要“爭取和,準備降”。
因此,表面上看,在爭取“和”這一點上“左”“右”似乎有了一個共同點,但其實不然,因為各自的立足點截然不同,一個立足於“打”,一個立足於“降”,因而永遠也沒有達成一致、取得共識的可能。
這一現象揭示了當代中國的一個現實,即當代中國是不是有兩條路線之爭在所不論,但在對外關係上,的確有兩條不同的戰略路線之爭,而且這種鬥爭將始終貫穿在整個復興崛起的過程中,這一點足以發人深省了。
美國“南海巡航”藏有巨大陰謀
每逢南海島礁主權遭到挑釁和侵犯,總是能聽到中國言辭雷同的“抗議”,總是宣導相同的“一貫立場”。說“九段線”內的島礁主權是你的,是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可是有幾個國家承認呢?所以,靠嘴說一百遍,不如行動上來一次維權有效。
怎麼證明是你的主權呢?就要拿出勇氣來證明南海是在你的管控之下,你才有不可侵犯的威嚴,才能讓別人承認。
過去由於“多種原因”我們失去了對南海控制,這是歷史的責任,民族的悲哀。
而今,歷史又給我們送來一個天賜良機,就看我們願不願意抓住這個機遇,借助菲律賓在南海的倡狂,一舉奪回原本屬於中國島礁,徹底打亂美國戰略佈局,用局部的戰爭來制止戰爭,這是中國唯一的出路。
否則,南海危在旦夕,“九段線”將不復存在了。
要知道美國“重返亞洲”和“亞洲再平衡”,開始都是建立在“借力”之上的。
可是隨著形勢的不同,美國的陰謀也展現出來,暴露出美國的真實意圖和目的。可以說制裁俄羅斯都能放棄,唯有圍堵中國美國是至死不渝的。中國就是再給美國更多投資,再大的貿易基數,美國也不會動搖遏制中國這個戰略目的。
現在美國用經濟手段已經不能遏制住中國的發展崛起了。“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銀行”等經濟手段出臺,已經終結了美國的發展之路,中國的巨大發展動力,直接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
形成了中美的霸權紛爭,領導權的爭奪。中國在用自己的標準為全球經濟發展制定規矩。中國的這種經濟崛起來勢迅速,效力極高,是美國不可接受的。美國可以搗毀日元,可以打壓歐元,唯有人民幣是美國不可逾越的障礙。
既要用又捨不得丟。特別是在美國遭到金融危機後,美國就想選擇一種方式既能用上中國的錢,又能用上中國的廉價商品,還能遏制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為此,“重返亞洲”對中國採取了遏制“三部曲”。
一、用“代理人攪局”的方式,坐享其成漁翁得利:
首先,將日菲奧越等國拉進來,擺出一幅與中國群毆的辦法借刀殺人,試圖培植美國指揮下的“傀儡”。
試圖用島嶼之爭,航行自由來挑戰中國的主權底線,形成一個“反中聯盟”。擠壓中國的發展空間,圍繞中國周邊惹事生非,動搖中國的各項戰略佈局的實施。
以“動亂可控”的老套子逼迫中國就範,阻止中國的大國崛起,經濟發展的優勢。
美國不惜犧牲“代理人”的國家利益與中國對決。美國想不費一兵一卒就能達到目的,讓這些國家用生存命脈與中國進行一場“賭博”。
可是,這些“代理人”都不是中國的對手,很快的都敗下陣來。讓美國心寒氣短,他們也完成不了美國佈置的作業。
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基數太大,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專案太多,他們經不起這種“誘惑”。越南是第一個敗下陣來,澳洲和菲律賓都加入中國主導了“亞投行”。一時間事態有所收斂,力度有些緩和。這種結果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為此,美國就主動地示範,以航行自由為名“巡航南海”,在不斷打氣豎威,想再次燃起周邊國家對南海的重視,以“既得利益”繼續與中國較量。
並且,五角大樓聲稱“要到中國12海裡巡視”,足以看出美國賊心不死。也暴露出美國的急躁心理,破釜沉舟的心態,急於求成的心情,
從現實的政治利益而言:一方面美國政府同中國談“合作共贏”,另一方面美軍不斷挑釁圍堵,不斷地舉起大棒。兩者在唱“雙簧”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不要只看到中美貿易總量,不要只看到兩國經濟的依賴程度。
我們要看到兩國政治上的搏殺,在經濟貿易上相互利用。對中國來說:現在有經濟下行壓力,有就業的困惑,有保7基數上的難題。美國看到了這一點,正好利用中國高舉免戰牌,力圖求和共贏的原則,把重點放在經濟發展上這一特性。
重啟了“攪局行動”,但是,這只是美國的最低戰略訴求,真正地陰謀還沒有表現出來。需要我們用更深層次剖析美國的戰略意圖,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美國試圖採用“釣魚島模式”,複製既得利益:
在中日“釣魚島之爭”中。美國給日本鬆綁,達到了日本的所求,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可謂占盡了優勢,不但經濟沒有受到影響,反而還把釣魚島收回國有,而且還修改了《憲法》、修改了武器出口三原則、集體自衛權等“好處”。
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除了很少在12海裡內的幾次巡航外,就是劃定沒有得到承認的“基線”。可以說中國在東海釣魚島問題上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和優勢。
也可以講:在美國宣佈“釣魚島問題上不持立場”之時,中國已經失去了戰機,錯過了一舉奪回釣魚島主權的機會。
為此,才有了日本後來的得寸進尺,才有了美國“釣魚島使用與美日安保條約”出現。這也說明:美國從一開始的“試探”,到最後的“攤牌”。每一步中國都受到了美國“算計”。而中國仍然保持著“冷靜”態度,還在維護著嘴強牙硬的妥協本性。
現在美國又故伎重演,表面上依然講“在南海問題上不持立場”,而派軍艦“巡視南海”,“不能改變現狀”等都是站在菲律賓立場上,夥同日菲越挑戰戰略紅線,用偏袒的手段干涉中國內政。
而今,美國正在用明顯“試探”表現,又聲稱“聯合日菲奧繼續巡航”,“要到12裡內巡視”等。都說明美國在南海耍心眼,又要有“大動作”和“大陰謀”。如果中國連這個都感覺不到就太蠢了。
原因是:美國已經掌握了中國在南海的“沒有底線”的態度,知道中國只會“抗議”,為了經濟發展不會真的動手的“忍讓”,不會主動的放棄“美國大單”這個蛋糕。
所以,美國才會有理直氣壯的行動,美國賭中國不敢任何軍事行動,賭中國為了經濟發展不敢得罪美國,賭中美為了合作共贏可以丟下主權紅線。這就是美國敢於挑戰的原因。
有人講:美國“南海巡航”不能動搖中國在南海主權上的堅持。我說:沒有什麼事美國不敢做的,不要低估美國的智商。美國每天都在盯著南海,沒有一天不想得到南海,沒有一天不瞄上遏制中國。自“重返亞洲”以來這種戰略佈局就開始了。
我們還可以發現:凡是有國際會議,重大事件發生前期,美國都會在南海搞起大小不等的事端。看似美國頭腦簡單,實際上美國在用國際輿論搶佔先機,在為後期的動作做著鋪墊和具體的準備,甚至是在向中國索要籌碼。
菲律賓的國防部長到“中業島”就是一個信號,他們可以借美國勢力而保住“既得利益”,維持住搶佔的島礁的主權,能佔有哪裡的資源。
隨著日本澳洲的加入這種潛在的壓力會逐步提高,也會誤導南海利益相關的國家,效仿菲律賓成為狐假虎威的幫兇,越南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對手。
美國在用行動告訴他們:由美軍在中國不敢把你們怎麼樣。如果“海洋法仲裁”在美國的干預下宣佈了一個不符合中國利益的結果,那就是南海的悲哀。儘管中國極力地在維持南海的穩定,打造著南海的“行為準則”。
但是,在美國眼裡根本就不需要南海的穩定,美國的目的就是把南海的搞亂,動盪。用“動亂可控”的方式將中國的主權國際化,力圖在美國的主導下處理南海爭端,讓中國服從美國霸權的管控。這樣美國就可以拿南海問題作為交換條件。
現在美國能夠唆使菲日澳參與到南海的巡航中,下次他們就會把軍演地點搬到“南海腹地”進行。目的是要向中國示威,證明南海有美國利益的存在。中國如果不動真格的,只怕這種挑釁將伴隨中國崛起,而影響到中國戰略佈局。
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中國勢必要干預,形成對持的態勢,而中國面對是他們聯軍的騷擾。反而他們還理直氣壯地我們中國違背國際法,影響南海的航行自由。
如果中國任其發展,就等於拱手放棄了“九段線”的主權利益。這是中國絕對不能答應的,那麼中國又能怎麼樣呢?還能喊的出與美國的“管控分歧”和“合作共贏”嗎?
三、美國“直接進入南海”,給中國插上一把利劍:
當美國的各種手段都用盡後,就該顯示真正陰謀的時候了。讓菲日奧出頭只是美國的虛晃一槍,美國壓根就是把它們當“搶使”,根本沒有把他們的利益放在眼裡,美國是在利用菲律賓,作為介入南海的說辭和“跳板”。
而實際上真想進入南海的是美國自己。美國實際上是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代理人攪局”掩飾著自己的私欲,掩飾著不可告人的陰謀。
這裡有人會說:不會,難道美軍不怕與中國發生衝突嗎?原因很簡單:美國需要在南海有自己的“基地”,美國需要這樣的結果。
而且只要動用一隻艦船,一個需要“臨時船塢維修”就可以突破中國的防線,登陸到菲律賓所占島礁上,這樣美軍就可以從容地地在島礁上駐防,建立起“軍事基地”,這樣中國再也趕不走美國了。你問美國人為什麼不走,他們還會告訴你:是受菲律賓邀請而來誰說都沒用。
想想在中國的主權範圍內,如果有一個“美軍基地”存在的狀況。如果中國這次再誤判,必將導致不可挽回整個南海的主權利益。“九段線”還有意義嗎?
美國這樣由淺入深,步步嵌入到南海之中,楔入一顆“釘子”,一把利劍插入中國的家門口,這比“島鏈封鎖”更直接,對中國的威脅更大。是否有人看到這種危險的存在了呢?
這樣美國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奪得與中國博弈的主動權,特別是給南海的越南等國也會帶來連鎖反應,勢必向美國靠攏,尋求美國保護,為了維持“既得利益”而與中國翻臉,形成一個群搶中國島嶼的局面。這會讓中國四面楚歌,回天乏術了。
中國如今再談“合作同贏”,在反復強調“自古以來”還有什麼用。等到美國登上南海島礁上之後,看那些高喊“大國關係”的人們還怎麼說,還怎麼“喊”。
有人還會說:就是美軍在島礁上建立軍事基地是不合法的,那是中國的主權範圍。
我說不要再抱幻想了,美國什麼是不能做,不敢做呀?真到了那一天難道中國有勇氣,發起一場保衛主權“奪島戰爭”嗎?
現在不把美國的這一勢頭壓下去,顯而易見結果是肯定。到時候中國就會處處被動,永遠也擺脫不了美國的訛詐,永遠也要受到美國的捆綁。美國現在需要的是:把南海變成他的“內海”,變成自己的後院。
如果現在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怕明白過來就完了。中國人不要太自信,也太天真了好嗎?
當美國的國旗真的插在南海島礁的時候,誰能有辦法將美國“請出去”,“談出去”?中國現在不能打,到時候就是想打也都沒有機會了。不能聽一些專家胡謅,說什麼:在家門口打仗,我們誰都不怕。
可以講這些話的專家有膽量,就是不當家,過過嘴癮罷了。這只能說是一種政治“態度和需要”,而非實際的行動,美國是不會給中國留面子的,更不說“新型大國關係”情面了。讓美國人講信用,講原則那是不可能的。
很快美國又要換總統了,總拿中國說事是美國的一貫立場。下任總統要比奧巴馬更壞,“遏制中國”也許來的更猛。美國表面說一套,實際上從內心裡希望中國保持“克制”,希望中國失去這些戰略的“良機”。
作為中國人不能只知道發展經濟,要始終注意潛在的風險和危機,要意識到美國可以將中國多年來的經濟發展化作煙雲,化作噩夢。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中國現在就面臨著戰與和的問題,面臨著國家存亡的考驗,每個中國人都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態度。
美國這樣做的目的:
一是可以長期的管控中國,長期地給中國形成試壓;
二是監視中國軍事行動,堵死中國的出海口;三是始終的掌握中國的經濟命脈,切斷中國的海上通道;四是拿這個為籌碼要脅中國,限制中國的發展速度。就這幾條就夠中國受得了,不要說美國艦船飛機圍繞南海整天轉悠了。
四、搶佔先機儘早斬斷美國涉足南海主權的企圖:
面對美國醜陋的野心,面對美國暗藏的殺機。中國只有一種方法可以應對美國佔據南海,防止悲劇的發生——先行奪回中業島。
理由很簡單:放任美國的行動不管,勢必讓美國繼續地得寸進尺,勢必給南海增加變數,勢必給中國增加維護南海穩定的成本。把菲律賓的囂張氣焰打下去,有利於南海主權的長遠發展,長治久安。先手拿下“中業島”不給美國搶佔中國主權留下隱患和機會。
按照中國軍力拿下“中業島”有十足的把握,而且能夠在短時間內完勝。不等美軍反應過來,局部的戰鬥就可以結束了。關鍵是能不能打,後果的問題。也就是主張“和”與主張“打”的國內兩大陣營的對決問題。
1、不能讓“釣魚島爭端”重演,“以和為貴”不能感動美國:
按照美國現在的說法是;“美國不介入南海的領土主權的紛爭”,“只是為了維護南海的航行自由安全為目的”,“維持現狀”。菲律賓只是一顆棋子,一個犧牲品,完全被美國忽悠了,公然挑戰中國的主權原則,損傷中國的主權利益,踐踏了中國的核心利益。
克裡來華與中國外長王毅的交談中,就包含著美國“協防菲律賓”,佔據“中業島”的訴求,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充分暴露無遺。
一旦美國的條件,美國強行登陸南海島礁,那是必然結果。
中國不能對美國抱有僥倖心理,不能憐憫菲律賓,更不能懼怕美國。現在如果不下手,恐怕等到美國宣佈“南海島礁也是美菲安保條約”那就晚了,等到美國占了島礁建立起“美國軍基地”那就更沒戲了。中國絕對不能再失去先機,受制與美國的時代不能再出現了。
從另一個角度審視美國,現在做的就是一種“試探”,看中國的反應。別看美國來勢匆匆,其實他們沒有一點底氣。
美國連續打了幾場戰爭,耗盡了資財,而且,戰爭使美國所到之處一片狼藉,民不聊生。無論是已經新掌權的和被趕下臺的國家,都在述說著美國的無賴。美國從戰爭中也學會了節約戰爭成本,“利比亞模式”就凸顯美國在利用“借力打力”這種形式。
現在在美國捉襟見肘的經濟面前,美國對南海也想在開始階段炮製一種“代理人的戰爭”,而今美國主動更加深入的介入南海的爭端,直搗中國的命脈。美國的立足點就是瞄準了“中業島”。因為,只有那裡能夠派上用場,能夠容納“美軍基地”所具備的基本條件。
2、美國承受不起與中國開戰的“代價”:
對於中國而言:拿下“中業島”就好比切斷了菲律賓的觸角,斬斷了菲律賓的根基,給美國企圖一迎頭痛擊,徹底打亂美國的部署。
對於菲律賓所占其它島礁可以暫時不動,等到中國常駐後那些小島不攻自破,中國軍隊要以速戰速決的閃電戰解決“中業島”。不給美國留下任何緩衝的在機會。理由還不好找嗎?
拿下“中業島”美國會幹什麼?當然是“抗議了”,當然是尋求“國際制裁”了。中國只是回復一個“與任何國家無關,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主權”。看那美國能怎麼辦?把這個“皮球”踢回給美國。
按照美國的軍事實力與中國爭一個島礁是能取勝的,可是美國願意為它國做出這樣的犧牲嗎?美國國會能批准嗎?美國的民眾能答應嗎?
再說;美國還沒有聲稱“島礁屬於菲律賓的主權範圍”,協防菲律賓沒有這個義務。即使想協防只怕沒有這個經濟能力吧?因為,這是同中國開戰,做為一個大國,一個有核國家,美國做好為一個小國拼命的準備了嗎?
一旦中國奪島戰役開始,美國軍人最多派飛機到那裡看一下,不敢輕易地介入戰爭的漩渦,也不敢出手參戰。
一個警告性射擊美國比誰都跑得快。而對於菲律賓來說,自己釀成的苦果,只能自己吃下,“青丹只有自己拉了”,依靠美國是救不了菲律賓的。
打了不管是美國專利,亂了不問是美國的特長。這也證明了跟隨美國沒有好結果的諺語,會極大打擊美國的霸權主義和世界員警的身份。對中國立威有利,對中國今後成為強國身份的確立有益。
有人會為中國的海上通道擔憂,這是一把雙刃劍。
美國能夠做到這一點,阻斷中國的海上通道,就等於阻斷了世界的經濟命脈,也阻斷了美國的經濟發展趨勢。現實中對中國無論採取哪種措施都能影響到全球經濟發展。
中國可以借放緩經濟之時,打一場局部的戰爭。而美國絕對不會因此甘願清貧,就美國選舉制度而言,任何一個美國人都不想陷入這場與中國的戰爭中。讓美國大兵參與到同中國的戰爭中,不是瘋了,就是傻了。
如果真的敢參戰,美國的基地都在二炮的飽和攻擊之下,美國不一定能占得優勢,美國也不敢嘗試死亡的基數。必要時可以反封鎖,切斷日本的海上通道和美中貿易。
3、美國不會打一場沒有勝算戰爭:
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戰爭是為了獲取利益。而與中國開戰首先美國要考慮的能否得到利益?石油中國沒有,經濟中國不比美國少,赤字不比美國多。“捉襟見肘”的美國經濟,怎麼同中國開戰?而且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
按照美國的實力可以在短期內占的優勢,而要奪取全面勝利,那就困難重重了。中國不是小國可以隨意地顛覆,任意的擺佈。
起碼中國的大陸美國說什麼也不敢來,美國更不會跟中國玩不起人民戰爭。也不敢用導彈攻擊大陸,這是中國的底線,也是中國的原則。局部的戰爭中國可以同你打,要是傷及本土,那性質就變了,中國可以讓幾千公里之內的美軍基地變成“無人區”。
美國所有的亞洲“基地”,瞬間也會被中國打爛打殘的,難道美國就不知道嗎?這裡再用“在家門口打仗我們誰都不怕”就比較恰當了。
美國同小國打仗有利可圖,要麼是戰爭賠償,要麼是石油兌現,總能找到利益的回報。可是與中國作戰一點也得不到,一場仗打下了,只怕美元就要成廢紙了。
有人會說:美國是武器出口大國,軍事強國不假。可是美國輸出武器是需要人來購買的,不是白送的。菲律賓買得起嗎?美國用自己的錢購買武器,同中國開戰有那麼資金嗎?打得起嗎?
中國主動地出擊,關鍵是徹底動搖美國的霸權地位。通過局部的戰爭,證明美國無恥和無賴,不敢與中國開戰就是放棄同盟國的主導地位,言而無信讓各國對美國失去信任,也讓全世界都看到欺軟怕硬的嘴臉。
也能顯示中國豎威,不吃美國這一套。對於中國崛起有益無害,充滿自信。
中國敢動菲律賓就是“打狗給主人看”,就是讓人們明白充當“馬前卒”的下場,要菲律賓知道“小國”不能在大國的縫隙間生存的道理,狐假虎威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也是中國在向南海的其它國家告知,在南海主權問題上與中國爭奪是沒有意義的,中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敲山震虎。
也順便告訴美國人——中國的核心利益是什麼?以後不要亂來。
4、等待菲律賓犯下愚蠢錯誤,為中國提供開戰的“理由”:
菲律賓終歸是個不成熟的小國,一定根據美國的授意,再次犯下低級的錯誤,無論是抓扣漁民,還是強行執法,都會觸及到中國利益。
特別是有官員上島都是越過中紅線的事端,狗改不來吃屎的壞毛病,一定會繼續狂妄地自負,犯下同樣的錯誤。這些都是中國需要的機會和藉口,也是一舉奪回島礁的理由。只要他敢就範,必將落入中國的圈套。
一旦有機會,中國就按事先準備好的預案,不動聲色地對菲律賓採取突然攻擊,在最短時間裡取得戰役的勝利,不給菲律賓留有任何喘息的機會,不給美軍留有任何支援的可能,在強大的軍力支援下一舉取勝。如遇反抗可格殺勿論。
這場戰役貴在速度,而且要快速地打掃戰場,遇到美軍救援應果斷地警告還擊。將“俘虜”及島上全部人員送至三沙市處理等候遣返。後續部隊隨既上島部署必要的雷達以及必須的防禦設施,鞏固陣地。
美軍不傻,最多到哪裡看看而已。因為那裡不但有中國艦船,還有中國潛艇和中國的海軍陸戰隊員。只要美軍飛機和艦船敢開第一槍,那就等於有來無回。12海裡就是軍事禁區,冒險就等於自殺。
別看美軍張牙舞爪的到處逞強,遇到中國軍隊還不一定會變啥樣呢?
美國從來沒有“為他人而戰的先例”,也珍惜大兵的生死。菲律賓沒有任何反擊的能力,軍力不值得考慮,唯一能做的就是極力挽回面子,抗議中國而已。這裡還有告訴“癟三”說兩句嗎?看他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
一旦中國的這次戰役成功,顯示出實力之後。中美格局將發生巨變,大國形象也會發生變異,等於是在給美國一個教訓,會讓美國威信掃地。
就怕美國就連幫兇都找不到,誰敢有意挑戰中國的地位,事後必然遭到中國的報復,中國切好的“蛋糕”會讓他們難以嘗到,拒絕投資“合作共贏”,就是一種無形的能量。
各國也會掂量著中國的分量,從利益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行為。如果美國採取經濟制裁,打壓中國在美投資和黃金儲備的話,中國也完全可以制裁美國在華的投資, 收回國有以示抗議。這種事態的形成對美國是種經濟失信的表現,這會讓對美國的信譽產生質疑,還有哪個國家敢把錢存到美國呢?
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是當今各國的共識,各國不會為一個菲律賓同中國翻臉的。最多是迎合一下美國的主張,討得美國的歡心就算了。
除非是日本會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因為日本也擔心自己的命運,擔心自己會和菲律賓同樣的下場,會在菲律賓問題上和美國保持一致。美國可以說再也找不到這樣鐵杆了。
如果有必要拉上日本一起打豈不是更好。